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臺北市 ,通稱 臺北 ,是 中華民國 的 首都 [4] 及 直轄市 ,位於 台灣 北部 的 臺北盆地 ,是 臺北都會區 以及 北台灣 的中心城市,亦為臺灣在金融、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心,2020年臺北獲評選爲最高等級的 Alpha級國際大都市 [5] 。 全市劃為12個行政 區 [1] [6] [2] 。 設籍人口約有250萬人 [註 2]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約9,200人 [註 3] [3] 。 臺北城市建立之 歷史 ,最早可追溯自 清代 後期的1876年 臺北府 成立、以及1884年 臺北城 建立; 日治時代 中期的1920年成立 州轄市 ,乃臺北正式 建市 之始。

  2. 臺北市 ,通稱 臺北 ,是 中華民國 的 首都 [4] 及 直轄市 ,位於 台灣 北部 的 臺北盆地 ,是 臺北都會區 以及 北台灣 的中心城市,亦為臺灣在金融、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心,2020年臺北獲評選爲最高等級的 Alpha級國際大都市 [5] 。 全市劃為12個行政 區 [1] [6] [2] 。 設籍人口約有250萬人 [註 2]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約9,200人 [註 3] [3] 。 臺北城市建立之 歷史 ,最早可追溯自 清代 後期的1876年 臺北府 成立、以及1884年 臺北城 建立; 日治時代 中期的1920年成立 州轄市 ,乃臺北正式 建市 之始。

    • 概述
    • 行政区划
    • 地理分区
    • 其他

    台北开垦的历史相当悠久,台湾原住民族部族之一的凯达格兰族(或称巴赛族、雷朗族)即世居于此。但城市规模的成形,则起始于清治时期由汉人移民建立的艋舺、大稻埕两处聚落,以及1884年完工的台北府城。 1875年,清朝政府将大甲溪以北至基隆、原属淡水厅管辖的地区改置台北府,并在台北盆地内的大加腊地区择地兴建城池作为府治,并命名为台北城,“台北”之地名始正式出现。而台北城内与邻近的艋舺、大稻埕两处聚落,被合称为“三市街”,即现今的台北旧城区。台湾建省后,台北取代台南府城成为台湾的行政中心,并延续迄今。 进入日治时期后,将原台北府辖区并为台北县,后又改为台北厅。日本延续以台北执政当局在台湾实施市制,在1920年以“三市街”为基础设置台北市,并延续至今;台北市成立的同年,辖区包含今日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

    清治时期

    1. 台北府,清光绪元年(1875年)自台湾府分治的官署及行政区划。

    日治时期

    1. 台北县(1895-1901年),为台湾日治初期台湾北部的行政区划。 2. 台北厅(1901-1920年),为台湾日治中期台湾北部的行政区划。 3. 台北州(1920-1945年),为台湾日治中后期台湾北部的行政区划。 3.1. 台北市(1920-1946年),为台北州之州辖市,位于今台北市中西部。

    战后时期

    1. 台北市(1946-1949年),中华民国台湾省省会,为全省政治、经济与文化之发展中枢。 2. 台北市 (省辖市)(1949-1967年),国共内战失利,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中央政府迁至台北,成为中华民国首都。 3. 台北市(1967至今),1967年台北市升格为院辖市至今。 4. 台北县(1946-2010年),中华民国台湾省的县,2010年升格为直辖市并改名为新北市。 台北的城市发展本为一体,但因既有法规而分为两个行政区划,故台北市、新北市有与邻近的基隆市合并为“台北都”或“大台北市”的计划。

    台北城内:范围为清治时期在台北府建立的传统中国式城垣台北府城之内。
    台北旧市区:范围为中正、万华、大同3区,加上中山区堀川以西,及大安区内之古亭东侧,为1922年台北市设町的区域。
    台北市区:范围涵盖中正、万华、大同、大安、松山、信义6区的平原地带、加上中山区的基隆河以南区域,大致为1938年台北市并入卫星乡镇松山庄之后的范围。
    台北都会区(泛称大台北地区):一般指台北市、新北市和基隆市,有时也合称为北北基、双北市、双北、台北首都圈、台北基隆大都会区。
    台北时间(国家标准时间):即台湾时间,为中华民国实际管辖区(即台澎金马)采用的标准时间,比世界协调时快八小时(GMT+8),与北京、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位于同一个时区。
    Microsoft Mahjong,旧名Taipei,台北;一款麻将接龙游戏,其名为《Taipei》的旧版的5.00版的背景之一为国父纪念馆的256色相片。
  3. 5 天前 · 台北市 ,通称 台北 ,是 中华民国 的 首都 [4] 及 直辖市 ,位于 台湾 北部 的 台北盆地 ,是 台北都会区 以及 北台湾 的中心城市,亦为台湾在金融、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中心,2020年台北获评选为最高等级的 Alpha级国际大都市 [5

  4. 臺北市政府 (簡稱: 北市府 )是 中華民國 臺北市 的地方 行政機關 ,在 中華民國政府 架構中為 直轄市 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北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 行政院 。 作為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 日本帝國 臺灣總督府 施行 臺灣市制 時所成立的「 臺北市役所 」。 1967年7月1日,直轄市臺北市成立,並新設直轄市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 1968年7月1日,原屬 臺北縣 的 內湖鄉 、 南港鎮 、 木柵鄉 、 景美鎮 和原屬 陽明山管理局 的 北投鎮 、 士林鎮 併入臺北市(直轄市),確立今日的臺北市轄域。 沿革.

  5. 臺北市歷史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門町 是國際觀光客和年輕人很喜歡前往的重要國際化商圈. 臺北市歷史 包括 臺北市 從移民聚落、殖民城市、到現代國際大都市的歷史過程。 [1] 時間可追溯至清代1709年 陳賴章 墾號開墾 大加蚋 , [2] 1884年 臺北府城 建城, [3] 亦或從1920年 臺北市 建市算起。 事實上,依照 考古 所獲得的證據顯示,早在7,000至4,500年前的 新石器時代 ,市區內的 圓山 與 芝山岩 等地已有相當豐富的史前文化。 [4] [5] 約2,000年前,臺北市 中山區 出現了 圓山文化 ,該文化與之後生活於 臺北盆地 的 平埔族 有極深的淵源。

  6. 2.1路線概覽. 2.2路線通車時間表. 2.3路線命名. 2.4預定時程與進度. 3營運與服務. 开关營運與服務子章节. 3.1基本設施. 3.2營運措施. 3.3廣播系統. 3.4指示設計. 3.5收費. 3.6公車接駁. 3.7運量. 3.8行動通訊. 3.9自行車乘車服務. 4識別標誌. 硬體設施. 开关硬體設施子章节. 車站. 月台門. 全高式月台門. 半高式月台門. 同月台平行轉乘站. 車站命名. 5.1.4.1站名加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