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也許》是聞一多於1926年秋天寫給女兒立瑛的一首葬歌,最早發表在1926年7月2日的《京報副刊》上,出自詩集《死水》,原詩題為《也許(為一個苦命的夭折的少女而作)》。 全詩主要講述了女兒的突然夭折,讓聞一多始終不能相信這是個事實,即使在女兒下葬之後,也仍然覺得女兒只是進入了一 ...

  2. 聞一多新詩具強烈民族意識,流露出濃厚的愛國感情,從超現實而充滿浪漫氣息的生活中,轉到滿腔熱血,全部奉獻給他所忠於的事業。 新月派作家中,只有聞一多才顯出強烈而迫切的愛國精神和正義感。 聞一多早期詩歌多屬自由體,後期詩歌形式整齊。他較早提出新詩的格律問題。

  3. 1925年5月,聞一多提前結束了留學生活,啓程回國。然而,剛剛踏上祖國土地的聞一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五卅慘案的斑斑血跡。被失望乃至絕望籠罩着的聞一多憤然北上,將《七子之歌》等幾首愛國之作投稿給《現代評論》首次發表。

  4. 寫作和出版 [編輯] 《死水》在1928年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是聞一多《紅燭》之後的第二部詩集,一共收錄詩歌28首,主要是1926年之後聞一多主張新詩格律化的新詩,代表聞一多詩歌的最高成就。 [1] 內容 [編輯] 原文摘抄 [編輯]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5. www.wikiwand.com › ja › 聞一多聞一多 - Wikiwand

    一多 は、中国の詩人、古典論家。名は家驊。字は友三、または友山。後に清華大学に入学後に名を多と改め、学友である潘光旦の勧めにより「一」の字を加え、筆名を一多とする。

  6. 《死水》是現代詩人聞一多創作的一首詩歌,通過對“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對當時統治環境的憤懣之情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這首詩每節押韻,讀起來節奏分明,音韻鏗鏘;外形方正整齊,形成均衡美、對稱美;注意挖掘語言的 ...

  7. 大安 1967.10 聞一多全集 / 聞一多著 ; 朱自清 [ほか] 編輯 1 所蔵館43 館 Tweet 詳細情報 NII書誌ID(NCID) BN09776494 出版国コード ja タイトル言語コード chi 本文言語コード chi 出版地 東京 ページ数/冊数 4冊 大きさ 22cm 書き出し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