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16年,陳獨秀與胡適認識,胡適寫信談了他對文學改良的想法,陳獨秀非常認同,發表在《新青年》的通信欄目裏,並邀請胡適進一步闡釋。 1917年1月,《新青年》發表了胡適的《 文學改良芻議 》,引起熱烈反響,夏志清認爲:“文學革命開始於1917年胡適的文章《文學改良芻議》” [52] 。

  2. 亦稱“陳獨秀右傾錯誤”。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錯誤。在中國共產黨執行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的決議和中共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被鎮壓後,1923年陳獨秀提出“二次革命論”。認為中國民主革命只能由資產階級領導,革命勝利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待資本主義發展 ...

  3. 2011年3月29日 · 上個世紀初的風雲人物陳獨秀,是中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主張「全盤西化」的知識份子,中共早期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者之一。然而,就是這樣 ...

  4. 2022年7月6日 ·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陳獨秀一直是中共的主要領導人。1923年,他先後發表《資產階級的革命和革命的資產階級》和《中國國民革命與社會各階級》等文章,系統地闡述了他對中國革命和社會各階級的看法。他指出,中國革命要分兩階段進行,當前最急需的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的國民革命,而 ...

  5. 文學革命論. 作者: 陳獨秀. 1917年2月1日. 本作品收錄於《 新青年/卷2 》. 姊妹計劃: 百科 · 數據項. 今日莊嚴燦爛之歐洲,何自而來乎?. 曰,革命之賜也。. 歐語所謂革命者,為革故更新之義,與中土所謂朝代鼎革,絕不相類;故自文藝復興以來,政治界有革命 ...

  6. ^ 陳獨秀,《談政治》,1920年9月1日,「本志(《新青年》)社員中有多數人向來主張絕口不談政治,我偶然發點關於政治的議論,他們都不以為然。 但我終不肯取消我的意見,我對於政治底態度,一方面固然不以絕口不談政治為然,一方面也不願意和一班拿行政或做官弄錢當作政治的先生們談政治。

  7. 陳獨秀與文學革命. 作者: 胡適. 1932年10月30日. 本文為1932年10月30日胡適在北京大學國文系的演講,載1932年10月30、31日北平《世界日報》,後收入1933年3月亞東圖書館出版東曉編《陳獨秀評論》內. 版本資訊. 姊妹計劃: 數據項.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陳獨秀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