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孩子情緒管理怎麼教? 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只要遭遇到生活的不順遂,內心難免就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畢竟這是人類用來調節自我的自然反應。 如何正確的調節自我情緒、認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管理與他人的關係、如何用行為應對各種情緒就是 情緒管理 ...

  2. 2021年10月25日 · 如何教小朋友情緒管理? 做好這10步,輕鬆教出高情商孩子! 孩子的社交和情緒發展,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特別是0-13 歲的孩子們,這是他們人格建設的最關鍵時期。 在這重要的歲月裏,孩子們很需要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以及他們在這個世界所擔當的角色。 孩子會在這個階段學習、學會同理心、建立友誼、懂得合作和妥協。 他們了解到生活可以是一系列的談判和了解別人對自己的要求,他們也會學習到陪伴朋友面對挑戰的樂趣。 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度過這段複雜而美妙的旅程呢? 通過將小儀式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感恩、同理心、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辨認他人的需求。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經歷過溫暖、愛、安全感,和依戀的孩子,會傾向成長為善良、自信和高情商的成年人。

  3. 2021年5月6日 · 情緒管理該怎麼做? 負面的心情沒有對錯,卻可能引發覆水難收的窘境,察覺情緒背後尚未滿足的需求,才能解決問題。 《親子天下》整理10個情緒法寶,幫助父母情緒降溫。 情緒背後可能是未被滿足的需求,面對孩子的情緒,可以怎麼處理?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孩子為什麼有情緒? 情緒風暴從何而來? 情緒管理三步驟,遠離吼罵失控 步驟一:負面情緒來臨時,覺察自身當下的感受 步驟二:情緒轉譯 步驟三:尋求肯定接納,釋放焦慮感 10個情緒降溫法寶. 「和小孩講過玩具玩玩要收,每次都丟在地上等爸媽處理,讓我理智線斷掉! 「期中考結束,從小孩書包裡拿出考卷,差點暈過去。 怎麼會不及格? 不是都有複習過嗎? 瞬間的情緒風暴,常常來得快,又去得快,生氣之後又無限懊悔。

  4. 2024年1月16日 · 我們該怎麼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 今天媽咪愛整理了 資深幼教老師提供的實戰經驗「一個心法、五個步驟」 讓我們一起擁抱孩子內心的焦慮和挫折,一步步處理情緒! 首先,我們要先自問:「孩子的眼淚,你讀懂了嗎? 一方面因為孩子的 表達能力尚未成熟 ,一方面可能因為他的經驗是 只有哭鬧才有人回應. 所以在他需要被注意的時候,選擇了用哭鬧來表達. 但其實背後沒說清楚的沮喪、焦慮、挫折是:「 我有情緒、我有需求,希望你們注意我。 當孩子哭鬧,而我們卻無能為力時,很容易出現兩種反應:忽視,以及打壓。 也許我們能得到暫時的效果(因為沒有人理而放棄哭鬧,或者被打被罵而嚇到安靜),但其實,父母的這兩種反應對孩子傷害很大⋯⋯. 忽視,會讓孩子漸漸失去安全感。 打壓,會讓孩子自卑地否定自己。

  5. 情緒智能是指理解及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並運用這些信息來有效解決問題和調節行為的能力。 情緒智能在孩子早期發展階段形成,對個人的情緒健康和成就有重要的幫助。

  6. 2020年3月12日 · 孩子暴燥、易怒、愛尖叫,爸媽必學三階段情緒管理法. 2020年3月12日 / 分類: 最新文章 / 作者: 天才領袖團隊. 雖說孩子難免愛生氣,但遇到小孩動不動就暴怒,情緒極端,這真的很令爸媽傷腦筋。 而且現在越來越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情緒控管不好,小至1、2歲,大到小學甚至國中,爸媽到底該怎麼教孩子情緒管理呢? 其實,情緒控管,差不多要到三歲之後比較能做得到,因為這時候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發展才有雛型,這與大腦前額葉的發展有關,所以,常聽到家長問,要怎麼樣讓家中一兩歲的孩子學會不要亂生氣、亂發飆,這有點是天方夜譚,但要知道,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愛爆炸的,一兩歲的孩子透過適當引導,也是能有好情緒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介紹孩子的三階段情緒管理法: 【第一階段】正確回應,不要硬碰硬(1-2歲):

  7. 2022年3月1日 · 透過閱讀教導孩子控制情緒、與他人相處. 情緒教育課程、繪本. 5招協助培養孩子交朋友的能力. 情緒困擾的原因. 有的孩子生起氣來,會攻擊別人、破壞東西;有的孩子卻悶不吭聲,隱藏內心的情緒。 小時候的情緒困擾若被忽視,很容易演變成將來的情緒障礙,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教授洪儷瑜表示,「需求沒有獲得滿足」常常是引起情緒困擾的主因。 每個人難免都有情緒困擾,有情緒困擾常常是因為需求沒有獲得滿足,遇到受挫或壓力過大的情況,很直接的表達情緒,對於一個小學生或青少年而言,這種情緒困擾應該是正常的。 目前對大腦的研究,發現人在受挫或壓力情境下,可以適當的調適情緒,不會採取衝動的反應,可能要等到二十餘歲,前額葉成熟之後,才能做得到。 如果小孩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或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才是大人應該擔心的事。

  8. 家長處理兒童情緒的策略. 5.1 了解:知己知彼,適切期望,順水推舟,事半功倍 [ 個案分析表] 5.1.1 孩子的需要:馬斯勞的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 1908-1970): . 生理的需要.

  9. 2020年10月20日 · 1.控制攻擊衝動. 父母接納與同理孩子的情緒時,他就懂得情緒並不危險,不需要有激烈行為,情緒就可以被感受。 當我們接納孩子的怒氣並保持冷靜時,他就佈下了神經路徑,也學習到了情緒管理技巧,在不傷害人或破壞物品的情況下,讓自己冷靜下來並表達他的感覺 。 到孩子上幼兒園時,他們應該有能力容忍分泌旺盛的腎上腺素以及體內其它「備戰」化學因子,而毋須反應激烈地狠揍玩伴。 (附帶說明:幼稚園老師在學校需要安撫被打的同學,可說是稀鬆平常的事。 2.承認生氣的情緒,以及生氣底下更嚴重的威脅感. 如果你能保持心平氣和並了解你孩子生氣的原因,他的怒氣會開始平復下來,這有助於孩子感覺足夠安全去感受激發這股怒氣背後更為脆弱的情緒。

  10. 要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父母要緊記一些原則: 抱著不批判的心情觀察和聆聽孩子的需要,讓孩子感到被了解及認同. 鼓勵孩子表達內心,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把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刻看作為情緒教育的珍貴機會. 凡事要以孩子的安全為先;若孩子的情緒表現會帶來危險(例如孩子爬上窗台哭鬧、搥打自己或別人),父母應立刻阻止他的行為,並把他帶離危險的環境. 良好的典範勝過千言萬語;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前,父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辨認情緒. 嬰兒也有一些簡單直接的情緒(例如滿足、痛楚)跟成人大致相同。 雖然不懂如何用語言表達感覺,但他們與生俱來賦有以面部表情和聲線去表達情緒的能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