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30日 · 你觀察能害的因,以及誰有過失誰無過失,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去觀察都不應瞋。 「他」是指他所使用來傷害我的器具。 他用以傷害我的器具跟我的身體,這二者合起來共同造成我的痛苦,到底應該對這二者中的哪一個去發脾氣? 要曉得這個無始惑業所感得的身體雖然形狀像人,實際上是一個大瘡,稍微碰到一下,那真是「痛苦不耐觸」,因為它是惡業所感得的,所以的確是耐不住、擋不住碰觸的。 我對這個東西之所以不認識,是因為瞎了眼,無明,愛執這個身體真是顛倒無比。 現在人家來損害它,你有什麼好發脾氣的? 堪布開示. 如果認為“他拿武器傷害了我,所以我瞋恨他”,則不合理。 因為他的武器和我的身體,平等都是導致我受苦的原因。

  2. 不過剛好最近家裡的舊的 【aibo】A3 迷你線控補光燈自拍桿(免藍芽配對) 壽終正寢!!!!~~~~~淚奔..... 寶貝說他同事也有買 ,兩個禮拜下來感覺真的很不錯喔!! 所以我跟寶貝馬上googe一下,找看看有沒有 【aibo】A3 迷你線控補光燈自拍桿(免藍芽配對) 推薦評比或價格比較!!

  3. 2020年5月22日 · 日常法師淺釋. 有些人覺得他已經對於空性得到決定了解了,但是對於業果卻沒有決定的信解。 如果對於業果產生決定的信解,他的行為一定是非常慎重,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小小的行為都會感得深遠的影響,所以絕對不會亂來。 如果自以為對性空已經有了決定解,但對業果沒有決定信,亂來不慎重,那他對空性的了解一定是錯誤的、顛倒的。 什麼是真的解空性呢? 要了解正因為是空性,所以一定是緣起,真實了解空性的一定見到緣起,緣起用業果來說就是什麼因感什麼果,空性一定跟因果的緣起法則互為助伴,分不開的。 比如二支筷子你必定同時拿著才能夾東西,也就是說任何一樣東西的存在,必然是因緣相依相待而成,因此它一定是性空。 所以真正了解空性的話,一定能很清楚看見緣起。

  4. 2020年5月29日 · 廣論消文144 143頁末行-145頁1行. 《集法句》云,「若汝怖畏苦,汝不愛樂苦,於現或不現,莫作諸惡業。. 設已作惡業,或當作亦然,汝雖急起逃,然不能脫苦。. 任其居何處,無業不能至,非空非海內,亦非入山中。. 《集法句經》中說:「假如你害怕苦受,也 ...

  5. 2020年8月7日 · 我們對於三有中的安樂,無論享受過多少,不僅從來沒有感覺到滿足,反而會越來越增長貪愛,以致使我們繼續流轉於生死當中,經無量劫,受無量苦,而我們在輪迴中所得的安樂,遠不及在輪迴中所受苦難的百千萬分之一。. 如《親友書》中所說:「就像痲瘋 ...

  6. 2021年2月24日 · 此處“捨”分為兩種:一是身心疲勞時的放捨,二是善業完成時的放捨。 第一種捨:身心疲勞時應當立即休息,休息好了,無間再發精進(“無間”二字很重要)。 總之,要把握兩個及時:事情過度了要放得及時;休息好了發動要及時。 不論做哪種工夫,即將生起疲厭之前,應立即放捨,這樣後勁就會充足。 放捨是為了再次提起,否則“過猶不及”——任何事情用功過度或程度不夠都是弊病。 第二種捨:完成一項善業或者獲得一種境界時,應當立即捨淨,內心毫不留戀,如此才能上進,否則將停滯不前。 所以,修四禪八定、五道十地乃至行善,都不能滿足,若以少為足就是墮於懈怠。 如云:“若時力衰乏,為後故暫捨,為趣後後故,善竟即應捨。 ” 此後所說極為重要,若以前德而為喜足,則能障礙修證眾多勝功德故。

  7. 2020年4月25日 · 若是在造惡中,內心生起強猛的煩惱,而且是長時間的造惡,其惡業力就很強大;其中又以瞋恚心的力量最大。. 《入行論》中說:「以千劫時間修布施、供養佛等所累積的一切善行,只要一念瞋心,就能毀之殆盡。. 此復若瞋同梵行者,及瞋菩薩較前尤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