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0日 · 發三慧時,應令具足六種殊勝,及具六種波羅蜜多。自住慧已,立他於,是為慧施。餘如前說。 “ 三慧 ” 指通達勝義慧、通達世俗慧、通達饒益有情慧。 第四、正修慧時應如何行:在開發三類智慧時,應讓自己具足六種殊勝和六種波羅蜜多。

  2. 1957 張理泉 趙效宣 朱振北 傅承周 徐子貞 黃開華 劉玉奇 李克林 李明光 李杜 劉之仁 羅東升 佘文山 許濤 王俊儒 王茂富 顏錫恭. 1958 陳少嫻 張乘風 趙 潛 賈麗妮 焦作民 全中樞 傅光興 胡應湖 李 雲 李家淑 尚重濂 戴文伯 丁 智 王兆麟 黃建業 黃修 吳庫田 嚴 ...

  3. 默默贊助台灣同志遊行多年、同志收養孩子18週全薪育嬰假!專訪葛蘭素史克藥廠台灣總經理余慧明。(2023.10.27) 為高雄同志遊行暖身!高市力推20家性別友善旅宿。(2023.11.21) 家暴法修法三讀:同志姻親、未同居伴侶納保護對象。(2023.11.21)

  4. 2021年3月2日 · 今初。 慧謂於所觀事能揀擇法,此處是說通達五明處等智慧總的來說,是對於所觀的事能簡擇諸法,即能夠辨別一切所知法,同時能夠斷除疑惑,此處則特別講述通達五種明處等的智慧。 《成唯識論》說:“云何為慧? 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謂觀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決定故。 ”(慧的體性,是簡擇所觀察的對境,其作用是斷除疑惑,即在觀功德、過失和非功德非過失的境中,通過慧的推求而獲得決定的緣故。 )所以,慧有分別事理、決斷疑念的作用,也就是通達事理的作用。 如《菩薩地》云:“謂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揀擇諸法,普緣一切五明處轉,一、內明,二、因明,三、醫方明,四、聲明,五、工巧明,當知即是菩薩慧之自性。

  5. 2021年2月11日 · 過患者,《海請問經》云: “ 有懈怠者,菩提遙遠最極遙遠。 諸懈怠者無有佈施乃至無慧,諸懈怠者無利他行。 懈怠不精進的過患,如《海慧請問經》說:懈怠的人,菩提離他很遙遠、最極遙遠。

  6. 一貫之綱宗-明師一指妙法: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或問:心何以?. 曰:欲其心,當先識何為「人心」?. 何為「道心」?. 若「人心」、「道心」辨之未,識之未真,一味紛紛亂亂,憧憧擾擾,非是妄想,即是貪心,而欲「明心」得乎?. 夫紛紛擾擾之心 ...

  7.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三學之道,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修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