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準確捕捉心結,幫助自我察覺,接觸心深處的傷痛,憤怒,內疚,承托面對,轉化,釋放過去. 非常感謝 Mandy的 治療。. 患有二十年的情緒病,經過兩節 skype sessions, 我想我已經恢復了很多。. 很多症狀都消失了,希望我能完全恢復不用看精神科醫生和吃藥的生活 ...

  2. Dr Chow Lok Yee (Specialist In Psychiatry) 周樂怡精神科醫生. 焦慮症. 焦慮是非常普遍的,感到焦慮並不代表軟弱、情緒失控或性格有問題。. 就算嚴重的焦慮症亦可通過治療而克服。. 甚麼是焦慮?. 焦慮是指人們面對恐懼和威脅性的情況,在精神和身體上產生的自然 ...

  3. 2020年9月30日 · 計劃理念:. 針對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過長,影響青少年求助動機,香港青年協會承蒙滙豐150週年慈善計劃的支持,資助有需要之青少年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斷及治療,為初期出現情緒病徵狀之青少年提供快速的支援服務。. 對象:. 10至29歲香港 ...

  4. 2021年11月11日 · 都市人生活壓力沉重,有統計指本港每7人便有1人患情緒病,社會對這類患者有不少負面標籤,如抗壓能力低、凡事鑽牛角尖等才會患病,但精神科專科醫生分析指,真實情況正正相反,情緒病患者患病原因較常見是責任感強、對自己要求高,甚至因有未雨綢繆的性格而憂慮未來致患病。

  5. 機構提醒,患者須正視病情,積極治療,同時社會人士也應體諒患者,避免令他們陷入惡性循環。. 亞洲精神藥理協會分別向市民、醫生情緒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逾300個回應,發現無論是一般市民抑或情緒病患者,均有接近60%表示不願意或非常不願意 ...

  6. 2018年6月3日 · 往往是在他們看家庭醫生時,對方指出自己可能有情緒病,他們才發現自己的病情。 家庭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決定是否處方藥物或轉介給其他專業人士(如精神科醫生)。視乎公司或學校規則,他們可能會接受家庭醫生的證明。 我 適合見家庭醫生嗎?

  7. 2023年5月21日 · 醫生指人際關係處理得宜,病情也會有改善。此外,陳醫生續指,在治療期間,家人同朋友的陪伴尤其重要,與情緒病者同行,讓患者開始踏出第一步,明白社交生活的重要性,以循序漸進方式慢慢地去接受自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