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30日 · 紅一方面軍行程二萬餘 華里其黨史中又稱「 二萬五千里長征 」 [2] 。 1936年紅一、二、四方面軍在 甘肅 會寧 會合。 紅一方面軍在其368天的戰略轉移與逃亡期間,每一兩天就有一次遭遇戰,且共有15天大決戰。 白天行軍235天,夜間行軍18天,休息共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 紅一方面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共進行380餘次戰役戰鬥,進攻占領62座縣城,紅軍陣亡的營以上幹部有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此次戰略轉移,這些軍隊選擇途徑國民政府控制力較弱的 少數民族 地區 [3] ,並穿越大面積的雪山、高寒的高原草甸、 永久凍土帶 和無人區,共經過11個省、18座大山、24條大河、5座連續的雪山 [4] 。

  2. 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 赣县 王母渡 至 信丰 一带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 桃江 ,携大量辎重沿信丰 油山 、 大庾 、 南雄 之间的粤赣边界缓慢西行 [25]:48 。. 尽管事先达成协定,但由于陈济棠并未及时使粤军前方部队知情,红军仍 ...

  3.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長征. 外文名 :The Long March. 時間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部隊 :紅一、二、四方面軍. 領導人 : 毛澤東 、 周恩來 、 朱德 、 張聞天 等. 行程 :約二萬五千里. 敵人 : 國民黨反動派.

  4. 2021年10月9日 · 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歷時長久、規模浩大、路程遙遠、困難艱巨、影響深遠,為中外戰爭史上罕見。 紅軍長征,先擺脫了國民黨軍隊追捕,後在延安重整旗鼓;長征精神磨練了軍隊,為日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其獨特意義。 延伸閱讀: 張維為看中國長征 預示中國崛起改變世界未來. 長征事迹,震憾人心,中國多個地方都設有展覽館,讓民眾重溫當年長征的歷程。 圖為北京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的長征場景,吸引很多民眾參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34年中央紅軍出發長征時,先要經過江西贛州于都縣的于都河,然後踏上漫長的征途。 圖是2009年為紀念中央紅軍出發長征75周年所建的紀念園,在園子入口處設有主題雕塑。

  5. 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最終中共錯誤指揮,讓紅軍傷亡重大。於是開始戰略轉移,於是就有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雖然說這是主要的原因,那麼二萬五千里長征還有哪些原因呢?

  6. 2024年5月30日 · 紅一方面軍長征經歷25000里(12500公里)的說法,出自毛澤東,埃德加·斯諾1938年出版的《西行漫記》引用此說。 根據紅一方面軍1936年的詳細路線圖,距離是18,088里 [110] 。

  7.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

  8. 國中歷史 - 二萬五千里長征. 同稱:「兩萬五千里 長征 」、「 長征 」。. 蔣中正 採取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民國 19 年(西元 1930 年)開始圍剿 中共 ,民國 23 年(西元 1934 年)以碉堡戰術封鎖贛南,共軍向西南突圍,到民國 24 年(1935 年)抵達陝北的延安 ...

  9.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长征長征 - Wikiwand

    長征 ,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間( 抗日戰爭 全面爆發前), 中國共產黨 領導的 中國工農紅軍 紅一方面軍 (「 中央紅軍 」)、 紅二方面軍 [註 1] 、 紅四方面軍 和 紅二十五軍 從 中央蘇區 和南方蘇區開始的戰略轉移,其最終抵達、匯聚於 陝甘蘇區 ...

  10. 二萬五千裡長征”不是所有紅軍都走的距離,也不是所有紅軍長征的總裡程,而是指紅一方面軍中走得最遠的作戰部隊的裡程,即1935年毛澤東所說:“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