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3日 · 流感患者有機會出現發燒、咳漱及流鼻水等徵狀,不過很多人仍不懂得分辨流感與傷風的不同。 其實,兩者雖然都是由病毒感染,但它們由感染部位、病徵、發病速度以至治療方法等都有不同,如過於草率地處理病況,隨時可能耽誤了治療過程。 今年9月下旬已開始出現兒童感染甲型流感而入院的個案。 ﹙吳煒豪攝﹚. 流感高峰期通常在踏入冬季開始,然而今年九月下旬已開始出現 兒童感染甲型流感而入院 的個案,香港大學醫學院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助理院長孔繁毅亦預計今年的冬季流感高峰期將提早來臨,為時亦可能較以往長,估計會持續至明年二月,但嚴重程度則仍需觀察。 【冬季流感】18個月大男嬰腦病變不治 入冬首宗兒童流感致命個案. 就算患病想盡早求醫,都得先分別自己的症狀,了解嚴重程度。

  2. 2023年5月4日 · 流感及甲型流感是什麼? 當中有什麼分別?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而甲型流感是流感病毒的其中一種類型。 可感染人類的季節性流感病毒有三種類型,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而香港最常有的流感種類為甲型和乙型. 為什麼夏季會出現流感,冬季又會出現流感高峰期? 兩個時期的流感有什麼分別? 在香港,季節性流感會有兩個⾼峰期,分別為每年 一至三/四月和七、八月。 香港主要的流感季節是冬季。 相對冬季流感季節,夏季流感季節一般維持較短,而流感活躍程度亦較冬季輕微。 患有不同流感會有不同症狀嗎? 甲型流感會有什麼症狀? 甲型及乙型流感患者的病徵非常相似,難以單憑病徵去分辨是那類型。 病徵可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和頭痛;亦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

  3. 2020年11月13日 · 有什麼病徵症狀? 又如何預防及治療? 上呼吸道感染是什麼? 上呼吸道感染即是「傷風感冒」,泛指鼻腔、鼻竇、咽頭、喉嚨和聲帶部位受到感染,此類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如傷風和流行性感冒(流感),當中以流感較受關注。 要做足措施預防。 (資料圖片) 以冬季流感高峰期為例,流感每年都會導致百多至數百港人死亡,當中2019年的冬季流感高峰期(2018年12月30日開始一周至2019年4月6日一周),就有601宗與流感相關而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個案,包括356人死亡;同期亦有24宗兒童(18歲以下)嚴重個案,1人死亡。 而在2020年冬季流感高峰期(1月5日開始一周至2月8日一周止),有 182宗與流感相關而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個案,包括113人死亡;兒童嚴重個案則有6宗,無死亡個案。

  4. 2020年7月21日 · 新冠肺炎和流感究竟可以如何分辨呢?感冒和流感一般為上呼吸道感染,而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下呼吸道症狀。發燒是新冠肺炎常見症狀,不過,其實除了新冠肺炎,流感、病毒性腸胃炎等,都會導致發燒。

  5. 2023年9月28日 · 1. 流感. 每年10月至隔年2月,是流感旺盛之際,通常是甲型及乙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等,病程非常快速,常立即出現嚴重呼吸道症狀,應盡快就醫,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 2. 呼吸道融合病毒. 好發於2歲以下孩童,常導致支氣管炎、肺炎,其中又以早產兒為高危險群,症狀包括流鼻涕、發燒、呼吸速率異常、咳嗽有雜音等,由於部分症狀與感冒類似,因此更須觀察咳嗽與呼吸雜音,嬰幼兒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家裡也盡量避免二手、三手煙毒害,降低感染風險。 轉季天季媽媽比孩子病得還厲害! 這病最常見 4招減全家齊病風險. 3. 副流感.

  6. 2017年3月7日 · 兒科專科醫生徐傑指出,傷風咳較少引起全身性症狀,主要為流鼻水、鼻塞及喉嚨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成人不一定會發燒,而幼童則有可能會出現微燒;流感會突然病發,初期發燒、頭痛、喉嚨痛,有7至8成患者會有咳嗽症狀,可影響身體各部分,患者會感到全身痠痛、倦怠,病況遠比一般傷風咳嚴重,且持續一至兩周。 【幼稚園新指引】K1不執筆K2、K3不操練 家長憂慮學校沒落實執行 老人痴呆 還是認知障礙症? 十個警號:善忘多疑 易迷路…… 【學童自殺】初中要諗升學就業壓力大 專家: 留意子女行為變化 【食物安全】植物有激素? 食蔬果都會中毒? 學睇水果標籤吃得安心. 「流感病毒主要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而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也有機會受到感染。

  7. 2019年11月15日 · 流感,即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坊間不少人對於預防及應付流感自有一套方法,但做法到底是不是正確?以下為大家拆解五個常見的相關迷思,希望大家能有效抵禦流感侵襲。馬上破解5大流感迷思(按圖了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