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復活節起義(英語: Easter Rising,愛爾蘭語: Éirí Amach na Cásca ),又被英國稱為「復活節叛亂」,指的是於1916年4月復活節期間,發生在現今愛爾蘭共和國及北愛爾蘭的一次武裝起義。 起義是由愛爾蘭共和派人發起的,目的是結束英國在愛爾蘭的統治,建立一個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

  2. 復活節日期爭論,是發生在早期基督教各地教會之間的一場爭論。 東方的小亞細亞教會,持守使徒的傳承,在猶太曆正月(尼散月)十四日逾越節紀念主耶穌的受難,而以羅馬教會為代表的西方教會,則於其後的星期日紀念復活節。 最後在325年 第一次尼西亞會議決定以西方教會為准。

  3. 復活節的計算(computus,拉丁文「計算」之意),其規則是復活節的日期是在3月21日當日或之後的滿月日後的首個星期日。 天主教會 設計了方法去定一個「天主教的月」,而不像 猶太人 般觀察真正的月亮。

  4. 公眾假期條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規定每年的公眾假期為元旦、春節(農曆初一至初三)、清明節、復活節(耶穌受難日、耶穌受難翌日和復活日翌日)、勞動節、佛誕、端午節、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中秋節翌日、重陽節 、國慶日、聖誕節(包括聖誕翌日)共計17天 ...

  5. 復活節日期爭論,是發生在早期基督教各地教會之間的一場爭論。 東方的小亞細亞教會,持守使徒的傳承,在猶太曆正月(尼散月)十四日逾越節紀念主耶穌的受難,而以羅馬教會為代表的西方教會,則於其後的星期日紀念復活節。 最後在325年 第一次尼西亞會議決定以西方教會為准。

  6.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14:10。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分享 4.0協議 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 (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 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 ...

  7. 復活節編年史(拉丁語:Chronicon Paschale)或亞歷山大編年史(拉丁語:Chronicon Alexandrinum)是近代學者為一份保存在10世紀抄本中的一份7世紀拜占庭希臘語世界編年史起的名字,原標題與作者身份未知。 「復活節編年史」的名字源自作品中對計算復活節時間的探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