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有時也簡稱作 國慶節 、 國慶 ,是為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 而設立的節日,慶祝日期被定為每年的 10月1日 [註 1] [1]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開國大典 在 北京 天安門廣場 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正式成立。 該節日在 中國內地 及其 香港 、 澳門 是 法定假日 或 公眾假期 ,法定的國慶假日在中國大陸為10月1日至10月3日共3天,但根據當年國慶節是星期幾進行調休。 一般會通過將其他周的周末休息調整到3天法定假的前後,來和該周的周末相連,從而形成7天的小長假。 如遇 中秋節 等其他法定節假日則用連休8天假;在香港,法定假日在1997年和1998年時曾為2天,後改為1天;在澳門為2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有时也简称作 国庆节 、 国庆 ,是为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而设立的节日,庆祝日期被定为每年的 10月1日 [註 1] [1]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開國大典 在 北京 天安門廣場 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正式成立。 该节日在 中國內地 及其 香港 、 澳門 是 法定假日 或 公眾假期 ,法定的国庆假日在中国大陆为10月1日至10月3日共3天,但根据当年国庆节是星期几进行调休。 一般会通过将其他周的周末休息调整到3天法定假的前后,来和该周的周末相连,从而形成7天的小长假。 如遇 中秋节 等其他法定节假日则用连休8天假;在香港,法定假日在1997年和1998年时曾为2天,后改为1天;在澳门为2天。

  3. 10月1日下午2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一致決議接受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政方針下午3時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定1949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11]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外文名. the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0] 別 名. 十一. 中國國慶節. 國慶節. 國慶日. 節日時間. 10月1日. 節日類型. 國慶日. 流行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節日起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節日活動.

  4. 國慶節 或 國慶日 (英語: National Day )是由一個國家官方制定的用來慶祝並紀念國家(national)的 國家地位 或 國家 (state)本身的 法定假日 。 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 建立 、 獨立 、 革命 、簽署 憲法 、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聖人節」。 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於複雜的政治關係,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譬如 英國 的 君王壽辰 。 詞源 [ 編輯] 中文「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 西晉 。 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 中國古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明清兩朝稱皇帝的生日為 萬壽節 )等。

  5. 十月一日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十一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大日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開國大典」,也在當日舉行。 自此,每年的十月一日的國慶紀念日,都會舉行大型慶典活動。 回顧新中國成立74年,國慶的慶祝形式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模式。 例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 但在六七十年代,國家開始轉變成為盛大的集會、群眾遊行活動、大型的遊園聯歡活動等形式慶祝國慶日。 十一國慶最隆重的儀式要算是閱兵儀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5次閱兵。

  6. 9月30日晚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慶招待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週年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近500位中外人士歡聚一堂共慶共和國華誕李克強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二週年招待會上的致辭. 在這裡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節日祝賀! 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致以親切問候! 向關心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多國政要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週年. 國慶假期:市場潛力在消費回暖中激活. 國慶假期全國道路交通總體安全平穩有序. “十一”這些事要知道. 國慶放假安排. 國慶出行,沒它可不行! 1/5.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週年.

  7. 分享.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2009年國慶天安門廣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慶的慶祝形式曾幾經變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 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遊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有時也簡稱作 國慶節 、 國慶 ,是為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 而設立的節日,慶祝日期被定為每年的 10月1日 [註 1] [1]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開國大典 在 北京 天安門廣場 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正式成立。 該節日在 中國內地 及其 香港 、 澳門 是 法定假日 或 公眾假期 ,法定的國慶假日在中國大陸為10月1日至10月3日共3天,但根據當年國慶節是星期幾進行調休。 一般會通過將其他周的周末休息調整到3天法定假的前後,來和該周的周末相連,從而形成7天的小長假。 如遇 中秋節 等其他法定節假日則用連休8天假;在香港,法定假日在1997年和1998年時曾為2天,後改為1天;在澳門為2天。

  9. National Day ( Chinese: 国庆节; pinyin: guóqìng jié; lit. 'national celebration day'), officially the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 is a public holiday in China celebrated annually on 1 October as the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mmemorating Mao Zedong 's formal proclam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10. 國家形象. 綜合國力. A. 10月1日是我們的國慶。 同學們,你知道為甚麼把這天定為國慶嗎? 「國慶」一詞的由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晋。 西晋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指出「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 在古代中國,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此我們的祖先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 至現代,「國慶」才演變為紀念國家建立的日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 自清末鴉片戰爭開始,帝國列強踐踏中國中國的主權被侵犯,在長達一個世紀的屈辱歷程中,中國受盡了欺凌,處於貧窮落後的境地。 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取得了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