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9日 · 耳念珠菌最早是2009年從日本一名病人的外耳道被發現,後來在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十餘國迅速傳播並造成感染。台灣曾在2018年出現一起56歲男性輕症感染案例,且感染源不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名患者有糖尿病和天疱瘡,服用類固醇及抗生素治療。

  2. 2023年4月11日 · 为什么耳念珠菌在医院内部环境中难以被消杀和清除?为什么耳念珠菌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其感染又难以治疗?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家的两个问题。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双聘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广华找到了可能的答案。

  3. 念珠菌症(英語: candidiasis )是假絲酵母屬(一類酵母菌)所造成的真菌病,在感染口腔時,就會引發鵝口瘡(thrush) [3]。症狀和病徵包括在舌頭、口腔以及咽喉的部位出現小白點,也可能產生例如酸痛或吞嚥困難等的其他徵候 [4]。當它感染陰道,就會引起一般稱作酵母菌感染(yeast infection)的 ...

  4.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为近年来发现的新兴致病性念珠菌,其2009年首次在日本患者的道中分离到(Satoh et al. 2009),随后由耳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随之对耳念珠菌的生物学研究也相继展开。与其他念珠菌相比,耳念珠菌容易通过医疗保健设施进行传播 ...

  5.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帶個案在本港有上升趨勢提高警覺.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現特函通知你有關醫院管理局( 醫管局)九龍西聯網公立醫院的耳念珠菌個案有上升趨勢,並提醒機構保持警惕,以防耳念珠菌在院舍進一步傳播。. 本港首宗耳念珠菌個案於2019 ...

  6. 2020年7月5日 · 究竟耳念珠菌 是甚麼? 耳念珠菌最早是2009年從日本一名病人的外耳道被發現,後來在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十餘國迅速傳播並造成感染,香港是在去年月底首次在一名曾到瑞士的男子身上驗出高抗藥性的耳念珠菌,之後出現為期兩個月的院內 ...

  7. 普通念珠藻. 葛仙米藻 (學名: Nostoc commune; star jelly, witch's butter, mare's eggs, fah-tsai, facai),又稱 地木耳 、 雷公 [2] 、 地菜 、 地軟兒 、 地皮菇 、 地皮菜 、 雨來菇 、 情人的眼淚 、 天使眼淚 、 上帝的眼淚 、 下雨天的大便 ,是一種陸生的可食用 藍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