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以斯帖是一名猶太處女,最終她成為了波斯王后並拯救了她的猶太子民免 遭絕殺的陰謀。 她的事蹟被記載於舊約全書當中的以斯帖記。 猶太教節日普珥節紀念的正是這次對猶太民族的拯救。 以斯帖的故事始於一場國王的宴會。 亞哈隨魯王是著名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之子(以斯拉記4 : 24 ; 5 : 5-7;6 : 1-15 ; 但以理書6 : 1 , 25 : 哈該書1 : 15 ; 2 : 10)。 以斯帖和亞哈隨魯王的事發生在公元前483年。 亞哈隨魯王朝疆域遼闊,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國。 波斯帝國覆蓋了現今的土耳其,以及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約旦,黎巴嫩和以色列;它還囊括了今天的埃及,蘇丹,利比亞和沙特阿拉伯的部分地區。

  2. 2021年11月12日 · 傳統上,朗讀《以斯帖記》是普珥節的核心慶祝活動,節日前一天人們會禁食禱告,書卷會在普珥節前一晚和第二天早上公開誦讀,當讀到哈曼名字時所有人就會發出嘈音去掩蓋他的名字。 普珥節是充滿歡樂的日子,節日期間人們會聚在一起吃喝,彼此餽送禮物,賙濟窮人。 普珥節雖然沒有被記在《五經》當中,但在《巴比倫塔木德》( b. Megillah 14a )一段拉比的討論中提到,若然猶太人記念出埃及,就是他們從奴役中被釋放時會唱誦讚美詩,那麼,去記念普珥節當中的奇蹟,記念上帝拯救他們出死入生,豈非更要誦讀《以斯帖記》的故事來歌頌上帝嗎? 因此《以斯帖記》雖然沒有提及上帝的名字,然而它除了記述猶太人於被擄後在異國統治下的生活,也是記念上帝在祂子民身上所施行的拯救工作。 6.

  3. 以斯帖(基督新教翻譯)、艾斯德爾(天主教翻譯)(英語: Esther;希伯來語: א ס ת ר )是希伯來聖經中《以斯帖記》所記載的波斯帝國王中之王 亞哈隨魯的王后,名字來源于波斯詞「星」(Ситора)。

  4. 以斯帖 (基督新教翻譯)、 艾斯德爾 (天主教翻譯)(英語: Esther ; 希伯來語 : אֶסְתֵּר‬ ‎)是 希伯来圣经 中《 以斯帖记 》所记载的波斯帝国 王中之王 亚哈随鲁 的王后,名字来源于波斯词“星” (Ситора)。. 由于以斯帖的干预,此后2400 ...

  5. 以斯帖 Esther. 1.簡介:以斯帖是猶大人被擄時期的一個年輕的孤女。. 後來被選爲波斯王后,曾冒著生命危險,挽救了猶大全族的滅亡之災。. 她的原名叫哈大沙,後來才叫以斯帖。. 「以斯帖」是「星」的意思。. 在聖經記載的若干以色列婦女當中,以斯帖也真像 ...

  6. 编. 《 以斯帖記 》(基督新教翻譯)/《 艾斯德爾傳 》(天主教翻譯)(英語: the Book of Esther ),是《 希伯來聖經 》( 基督教 《 旧约圣经 》)中的一本书卷。. 大致內容是描述揀選以色列人作選民的這位神,在他們被擄到外邦列國中的期間,對他們 ...

  7. 编. 《 以斯帖記 》(基督新教翻譯)/《 艾斯德爾傳 》(天主教翻譯)(英語: the Book of Esther ),是《 希伯來聖經 》( 基督教 《 旧约圣经 》)中的一本书卷。. 大致內容是描述揀選以色列人作選民的這位神,在他們被擄到外邦列國中的期間,對他們成了 ...

  8. 以斯帖記》 是 希伯來 聖經的「五聖卷」中最後的一卷。 本書敘述 猶太 人在 亞哈隨魯 王統治期間(約主前486—465年)得以脫離滅族危機的故事。 整個故事發生在 波斯 王宮中,以 猶太 女子 以斯帖 為中心,她有幸成為 波斯 王后,憑著勇敢、智慧和愛同胞 ...

  9. 以斯帖记》 是 希伯来 圣经的“五圣卷中最后的一卷。 本书叙述 犹太 人在 亚哈随鲁 王统治期间(约主前486—465年)得以脱离灭族危机的故事。 整个故事发生在 波斯 王宫中,以 犹太 女子 以斯帖 为中心,她有幸成为 波斯 王后,凭着勇敢、智慧和爱同胞 ...

  10. springbible.fhl.net › Bible2 › cgic201以斯帖

    以斯帖記 第一章 共 22 節經文. 亞哈隨魯作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 亞哈隨魯王在書珊城的宮登基; 在位第三年,為他一切首領臣僕設擺筵席,有波斯和瑪代的權貴,就是各省的貴冑與首領,在他面前。 他把他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了許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 這日子滿了,又為所有住書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園的院子裡設擺筵席七日。 有白色、綠色、藍色的帳子,用細麻繩、紫色繩從銀環內繫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銀的床榻擺在紅、白、黃、黑玉石鋪的石地上。 用金器皿賜酒,器皿各有不同。 御酒甚多,足顯王的厚意。 喝酒有例,不准勉強人,因王吩咐宮裡的一切臣宰,讓人各隨己意。 王后瓦實提在亞哈隨魯王的宮內也為婦女設擺筵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