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 高邮 人, 中国 当代 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 [23]誉为 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 受戒 》《 晚饭花集 》《 逝水 》《 晚翠文谈 》《 端午的鸭蛋 》等。 [1-2] 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10]1935年秋,初中毕业考入 江阴县 南菁中学 读高中。 1939年夏,考入 西南联大 中国文学系。 1940年,开始创作小说,受 沈从文 指导。 1950年调入北京,历任《 北京文艺 》《 说说唱唱 》《 民间文学 》编辑。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 1964年,参与现代京剧《芦荡火种》的改编(后易名为《 沙家浜 》) [17]。

  2.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 被视为 京派 作家,亦被视为 里下河文学流派 的创始人,被誉为是“中国最後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後一个士大夫” [1] [2] 。 生平. 高邮汪曾祺故居. 1920年生于江苏高邮的一个地主家庭。 1926年进入县立第五小学学习,1932年进入高邮县初中学习(现高邮市 汪曾祺学校 ),1935年考入 江阴市南菁中学 。 1939年考入 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中文系。 1940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小学校的钟声》和《复仇》等。 沈从文 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曾指导汪曾祺写作。 1943年大学肄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出版小说集《邂逅集》。 1947年在上海发表短篇小说《鸡鸭名家》。

  3. 端午的鸭蛋》是当代作家汪曾祺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表达出了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汪曾祺華語小說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小說選刊》雜誌社、遼寧省作家協會、江蘇省高郵市人民政府主辦的華語小說獎項,以中國當代作家汪曾祺的名字命名,2017年頒發第一屆。

  5.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 高郵 人, 中國 當代 小説家、散文家戲劇家 。 [23] 被譽為 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 受戒 》《 晚飯花集 》《 逝水 》《 晚翠文談 》《 端午的鴨蛋 》等。 [1-2] . 1920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高郵城鎮的一箇舊式地主家庭。 [10] 1935年秋,初中畢業考入 江陰縣 南菁中學讀高中。 1939年夏,考入 西南聯大 中國文學系。 1940年,開始創作小説,受 沈從文 指導。 1950年調入北京,歷任《 北京文藝 》《 説説唱唱 》《 民間文學 》編輯。 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 1964年,參與現代京劇《蘆蕩火種》的改編(後易名為《 沙家浜 》) [17] 。

  6. 2018年1月16日 ·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出生于 江苏高邮 ,毕业于 西南联合大学 , 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 里下河文学流派 的创始人 [1]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7. 2022年7月5日 · 后人提及汪曾祺,多冠以“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美誉。 他的文章多是陈年往事的淬炼,文人、艺人、手工业者、画匠、和尚……皆是另一个时代的留存。

  8.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亦被视为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是“中国最後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後一个士大夫”。

  9. 他写这些,驾轻就熟,不需多表。. 但真正见功力的,也是他明显投注心力的,是他那些谈不上有情节的,纯粹叙述生活的小说。. 比如《茶干》,连万顺酱园的故事;比如《 如意楼与得意楼 》,简直就是把两个楼菜单讲完就结束了;比如《 三姐妹出嫁 ...

  10.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 1943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 1946年起在杂志上发表小说。 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 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 (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 短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曾获奖。 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 《羊舍的夜晚》、《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 《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 目录 · · · · · ·. 小说. 异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