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6日 · 【明報專訊】近年有多間本地老字號結業,開業逾40年、專售大閘蟹及嘉湖糉等傳統上海南貨的「老三陽」日前貼出「退休」告示,第二代掌舵人董事總經理祁玉鳳接受本報電話訪問稱,原因並非經濟環境差,而是入行43年基本全年無休,現想過退休生活,笑言

  2. 2023年11月13日 · 【明報文章】近年我肩負起照顧幾位家庭成員的責任,發現身為女兒抑或兒子,承受的照顧壓力有差異。 女性,在香港文化中,約定俗成為照顧者。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200MB剪報、200個書籤、新聞搜尋器及個人化新聞設定.

  3. 2021年10月28日 · 下一篇 上一篇. 大灣區GBA專題:港人灣區養老 照享港醫療服務. 【明報專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長者回鄉養老是一個經常聽到的事情,就如東莞的樟木頭亦一度稱為「小香港」。 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全速發展,特別是交通愈來愈方便和快捷,一小時內已可以到達灣區的不同地方,甚至由香港巿中心到廣州,時間上和由香港仔到元朗差不多。 現時不少子女若以大灣區為事業發展重點,而不放心父母在港居住,或子女移民,父母若想居住地方成本較低及寬敞,可以選擇在灣區其他城巿退休生活,以及到「高高齡」(85歲及以上)時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而毋須每每回港覆診。 上 / 下一篇新聞. 電檢修例通過 建制斥《十年》煽亂 田啟文促釐清不利國安情節 「有無人話睇完戲犯法? 會期總結 李慧琼稱建制派「有辱無榮」

  4. 2024年4月16日 · 【明報專訊】警方昨晚約7時接報青衣長達路1號青衣工業中心第二期冠冠洗衣公司內,38歲姓吳男工人昏迷,由救護車送往瑪嘉烈醫院,其後轉送廣華醫院,情况危殆。 警方將案列作工業意外,勞工處、機電工程署及中電均派員到場調查。 據了解,事主為合法外勞,並非受聘於洗衣公司,而是按指示到場維修一部熨枱布機器(圖),其間被發現倒臥機器旁。 事主送院時無表面傷痕,暈倒原因待查。 機電署表示事件初步不涉電力問題。

  5. 2024年4月16日 · 【明報專訊】港怡醫院今年2月向衛生署通報一宗醫療事故,患腰椎管狹窄症病人接受脊椎減壓手術時,在錯誤腰椎位置施手術,其後疑血腫引致神經功能受損,須再做手術。 衛生署回覆本報稱,該病人情况穩定,並確認院方延遲呈報該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違反《私家醫院實務守則》要求。 院方2月通報 未覆何時發生. 衛生署私營醫療機構規管辦公室網站顯示,今年2月接獲一宗由私家醫院呈報「錯誤為病人或某身體部位進行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程序」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涉及為一名67歲男病人在錯誤脊骨水平位置做脊椎外科手術。 港怡醫院回覆本報時未有透露事故具體於何時發生,稱該病人因雙腳麻痹到該院求診,經醫生診斷為腰椎管狹窄症,建議在腰椎L4/5位置施行減壓手術;病人入院接受手術後,翌日下肢麻痹感增加,醫生懷疑因血腫導致神經功能受損。

  6. 2024年4月16日 · 至於另外3名前特首位於堅尼地道嘅前特首辦,喺2022/23年度、2023/24年度嘅經常開支分別係1785萬元及2099萬元,增幅近18%。. 行政署表示,開支增加主要因為員工薪酬及其他日常運作開支有所增加。. 相關字詞﹕ 財委會 林鄭月娥. inews@mingpao.com. 【明報專訊 ...

  7. 2024年3月11日 · 冼靖峰認為團名以龍命名,代表9成員如群龍之首,有騰龍飛躍之意。可覺得團名土?他說:「沒想太多,最重要9個人做好每個舞台表演,名只是一個代號。」黃奕斌透露正發燒,但未有在台上講,不希望影響觀眾和製作人看法。奧利奪冠感覺不真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