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22日 · 番薯是絕對的「高鉀低鈉」之王。 番薯是富含鉀食物,可將中風的風險降低20%。 番薯含有豐富的黏蛋白,對養護關節有一定好處。

  2. 2017年8月27日 · 四神湯裡不但有茯苓化濕,還有薏苡仁來清熱,薏仁還能把濕氣轉化成津液,又有山藥蓮子補虛,能鎮水祛濕,而且有安神之功。 四神湯(茯苓、懷山藥、薏米、蓮子)這四位「神仙」,匯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煮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祛濕、降燥等諸多益處,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四神之名實在是當之無愧。 四種材料各等份(同一分量)。 四神湯功效:祛濕清熱,健脾養胃,美白皮膚,補益心肺,調肝固腎。 四神湯全部都是藥食同源的材料,性平,可以經常食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3. 2017年10月29日 · 此外,飲食中若有過多的鈉,容易造成血壓升高、浮腫水腫的問題,蕪菁富含鉀,鉀離子可以與體內中的鈉離子平衡,使血壓下降,加速滯留於體 ...

  4. 2017年8月20日 ·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最近不斷接到好友的詢問:「立秋了,要怎樣調理養生? 」立秋雖然是秋天的開始,然而此時餘暑未,既有秋老虎發威,又有頻繁降雨,導致濕氣過重,正是中醫裡「長夏」的時節。 長夏時值夏秋之交,陽氣尚盛,雨水日多,濕熱交蒸,潮濕充斥,為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 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我們要順應四季: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規律,才能頤養長生,內安外健。 長夏在五行屬土,對應脾,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到濕氣的影響,則會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 濕為陰邪,好傷人的陽氣,當脾陽受損。 會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

  5. 2016年6月12日 · 歸脾、胃、肺經。薏米藥力緩和,久服能夠祛濕輕身,《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6. 2020年7月26日 · 以上身而言,咳嗽的痰不論濃稠或稀薄,都是濕;身體中間而言,中央的肥胖或經常腹瀉黏溏大便,都是濕;下身而言,水腫、下肢重等,都是濕 ...

  7. 2018年1月14日 · 雞心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緩衝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