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2日 · 脊柱側彎是指脊骨向左或向右彎曲成C形或S形,可造成胸悶、背部疼痛、腰痠、肌肉僵硬等,常見的側彎位置在胸椎和腰椎之間。 同場加映:脊柱側彎的影響(按圖👇👇👇)

  2. 2022年2月14日 · 脊柱側彎是指脊骨向左或向右彎曲,呈現 C 或 S 形,是兒童在發育時期最常見的背部變形問題,其潛在後果可以極之嚴重,因此家長不能輕視。 (圖片:Pexels) 成因未必與不良姿態有直接關係. 在兒童身上出現的脊柱側彎以「原發性脊柱側彎」最為常見,佔所有個案的八成至八成半。 患者的脊椎在出生時並無異樣,但其後在童年開始逐漸變型,普遍個案發病的年紀是在10至15歲之間,影響約2至3%的青少年,即每100名青少年,便有兩至三名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最常受大眾誤解之處是誤以為成因是由不良姿勢導致。 事實上,現時醫學界仍未找出直接導致脊椎側彎出現的原因,但不少臨床個案都與遺傳有關。 統計數字顯示,如果父母有脊柱側彎的話,子女也會有較高機會出現脊椎側彎。

  3. 2022年6月29日 · 脊柱側彎分為三個階段,愈早期的脊柱側彎角度較輕微,自然愈快康復。 (圖片: FreePik) 輕度:25度以下的側彎一般不會有任何不適或明顯痛症,但須持續觀察,並糾正日常姿態,避免情況惡化。 中度: 25至40度惡化速度很快,需穿上背架、矯形內衣及多做能有效改善姿勢、軀幹肌力、柔軟度、核心肌群的治療性運動,以減緩惡化情況。 採用支架療法的脊柱側彎患者一般會被要求每天佩戴矯形支架23小時,但傳統的矯形支架於塑膠製造,再配以內衣穿搭;由於物料並不透氣,皮膚經長時間接觸後容易敏感、長紅疹。 Active Biotechnology 特意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研發一件脊柱側彎矯形支架專用內衣 ,為需要佩戴支架的脊柱側彎患者提供最貼身及舒適的支架內衣,以減低穿着支架時對皮膚造成的不適。

  4. 2023年1月29日 · 醫生說我有脊椎側彎怎麼辦?台灣中山適康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沙逸瑄表示,依X光角度區分,脊椎側彎又分為功能性脊椎側彎及結構性脊椎側彎。功能性

  5. 2022年7月31日 · 左右肩膀高低不一也可能是「脊椎側彎」,脊椎側彎患者會因身體重心左右偏差,而產生高低肩問題。 如需改善高低膊必須透過進一步的矯正與治療,才能平衡身體左右兩側的重心。

  6. 2021年10月2日 · 脊椎側彎一般是由40歲開始慢慢惡化,不同位置的側彎可導致頭痛、肩頸僵硬、耳鳴、腰痛、便秘等症狀。 脊椎側彎的主因有3個,分別是: 1) 姿勢不良、2) 肌肉衰退、3) 骨質疏鬆症 。 其中以骨質疏鬆為由的脊椎側彎,因為無法矯正的關係,最為棘手。 骨質疏鬆會令脊椎側彎後骨折,出現骨折連鎖。 由於已經骨折,側彎的情況亦無法矯正。 (《名医のTHE太鼓判! 》截圖) 脊椎側彎自我檢測. 脊椎側彎別以為是長者才有的問題,節目中提到一位 24歲 的女藝人因為長期坐,而且姿勢不良,被診斷出脊椎側彎。 其實無論哪個年齡層都一樣有機會受脊椎側彎困擾,但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脊椎側彎? 專家在節目中介紹了兩個能夠自己在家做的脊椎側彎檢測(點擊下圖看清! 👇👇👇) + 8. 檢測一:靠牆單腳企.

  7. 2021年12月3日 · 治療脊椎側彎一般有三種方法:第一,是進行物理治療、針對性運動和伸展運動,第二,是使用度身訂造的支架以緩減或阻止側惡化,第三,最對嚴重的情況會進行手術矯正。 但近年,除了以上傳統的方法,亦愈來愈多人使用先進的儀器進行治療。 其中3D八軸整脊機器人是台灣根據美國整脊技術,綜合超過16年臨床經驗的科技結晶,儀器以精準的電腦程式代替人手進行各種物理治療及伸展運動,使進行伸展的力度及角度不再因人而異,讓傳統的物理治療、針對性運動和伸展運動發揮最大的功效。 而且,以往一些人手難以做到但非常有效的矯正動作,如倒立、自身體重牽引以背部肌肉鍛鍊可以透過儀器得以實現,讓物理治療提升到另一層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