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4日 · 2020-10-24. 市傳螞蟻集團的A股入場費或高至3.5萬港元若兩地招股每手股數一致螞蟻有望衝擊港股歷史上IPO入場費最高的名號。 不過近期市場可投資的焦點似乎不少,許多投資者陷入三難甚至多難的境地:究竟是留住本金抽「世紀新股」,還是認購穩賺不賠的iBond,抑或選擇一貫上市首日表現較佳的醫療股、又有「藥明系」光環的藥明巨諾(2126)? iBond孖展0成本 穩賺不賠. 投資界普遍建議是,留足本金抽螞蟻,至少博一手;借 0 成本孖展(0 按金 0 息率)抽iBond。 各大券商谷推iBond優惠,一般提供最多3手免孖展息率的服務。 市場預期iBond首日升5%,若抽中一手iBond,沽出後收回500元,扣除50至100元的佣金,有望賺至少400元。 抽螞蟻留足彈藥增中籤率.

  2. 2020年11月5日 · iBond今截止 螞蟻退款接力追 - 香港文匯報. 2020-11-05. 昨日港股大型科技股漲跌不一而大市成交額增至1,728億元為兩個月以來最高。 中通社. 科技股獲追捧 阿里獨憔悴插7.5% 有逾155萬人認購原定於11月5日掛牌的螞蟻集團 (6688)被叫停後拖累阿里巴巴 (9988)昨天股價急挫,最多跌逾9%,收市仍跌7.5%。 另外,昨日開始各大券商和銀行已展開退款工作,部分認購金額最快已於昨日先行退回,不少股民將資金轉戰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 (iBond 2020)。 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考玲. 因為iBond今天 (5日)下午2時才截止認購。

  3. 2020年11月6日 · 隨着早前H股凍資1.3萬億元的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部分向隅資金轉戰iBond加上是次iBond保底息逆市上調至2厘更可按需求酌情加碼發行最多150億元較過去6次的iBond每次發行額100億元為多不少銀行均表示是次新iBond認購反應熱烈其中銀香港2388iBond總認購金額更破紀錄。 中銀香港:認購額創新高. 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表示,該行新iBond認購反應熱烈,總認購金額創新高,約為2016年的2倍,更突破該行於2012年最高的總認購金額,認購人數亦有所增加,又指由於該行今年新增手機銀行認購渠道,帶動電子渠道認購佔比顯著上升至超過7成。

  4. 2020年10月24日 ·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莊程敏) 第7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昨起接受認購,多間銀行皆表示首日認購反應熱烈,中銀香港 (2388)指總認購金額較2016年上升65%,每人平均認購手數為10手,較2016年增加一倍;工銀亞洲更指首日認購最高金額約500萬元。 中銀:每人平均認購10手倍增. 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昨表示,首日認購反應熱烈,總認購金額較2016年上升65%,每人平均認購手數為10手,較2016年增加一倍,客戶主要經手機銀行及網上銀行認購。 他續指,在低息環境下,iBond作為通脹掛鈎債券,保證最低息率為2%,而且每6個月派息一次,相信對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

  5. 2020年10月5日 · 2020-10-05. iBond已暫停4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預告今年將捲土重來。 資料圖片. 事隔近4年,政府終於重推通脹掛鈎債券 (iBond),金管局於今天下午公布發行詳情。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天在網誌率先預告指出,考慮到目前環境,今次重啟發行iBond會優化部分條款,包括最低息率保證,新iBond將設有比以往更高的最低息率保證,達到兩厘。 如果認購反應理想,會考慮加碼發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考玲. 這是繼2016年iBond 6之後第7次發iBond。 陳茂波在網誌提及,在目前的超低息環境中,兩厘的息率無疑具有不俗的吸引力。 他稱,現時通脹仍處於低水平,巿場甚至顧慮本港是否有機會陷入通縮之際,發行iBond是否仍有吸引力?

  6. 2021年6月7日 · 2021-06-07. 香港金融管理局於5月12日舉行有關發行通脹掛鈎債券(即iBond)的新聞發布會。 資料圖片. 光大新鴻基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 政府於5月中旬公布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的發行詳情。 由於現時正為認購期,加上iBond可算是低風險的投資選擇,適合各位讀者,今個星期我們會介紹其具體資料,以及大家或較關心的認購策略。 首先由iBond的發行背景及歷史入手,其為香港特區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 自2011年起,香港政府曾連續6年推出iBond,但自2017年起暫停;並於2019年重啟。 換句話說,今年發行的是第8批。 根據公布,今輪予香港居民認購的iBond,目標發行額為150億元,視乎市場情況,當局會考慮提高發行額至最多200億元。

  7. 2020年10月5日 · 2020-10-05.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政府首批通脹掛鈎債券 (iBond)於2011年發行,至2016年停發,其間共發行過6次,每年發行規模為100億元。 回顧2011年政府推出iBond,主要原因為當時環球央行在金融海嘯後實行量化寬鬆救市,全球利率走低,定期存款利息低企,加上當時通脹高達5.3%。 為避免市民大眾的儲蓄被通脹蠶食,政府於2011年發行首批總值100億港元的iBond,每手1萬元,年期為3年,浮息掛鈎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定息則為1厘,以較高者為準。 2017年因通脹紓緩 暫停續推. iBond在2011年首次發行時有逾15萬人認購,到2016年時,參與人數更增加至逾50萬人,六年間累計的發行總額為600億港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