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2.5
    0.9
    0.6
    終場
    4月 18日@公牛
    L
    116 - 131
  2. 2024年5月15日 · 美國加州日前發生汽車超速拒停,導致警車追截期間撞毀事件。涉案18歲女司機被捕影片流出後,因她的甜美容貌、性感身材,瞬間引發網民「暴動」,紛紛稱要拯救這名辣妹女車神。 綜合外媒報道,美國18歲女子休斯(Felicity Michaela Hughes),本月5日晚在加州一高速公路超速駕駛,被警察要求停車 ...

  3. 2024年5月30日 · 警方經調查後,以涉嫌危險駕駛拘捕Tesla34歲姓謝男司機,案件由新界北總區交通部特別調查隊繼續跟進。 相關新聞: 男鐵騎載弟元朗大棠山路遊車河 失控猛撼鐵欄 兄死弟受傷. 電單車失控猛撼鐵欄,1死1傷。 警員到場調查。 電單車車頭損毀。 電單車猛撼鐵欄。 警員到場調查。 消息稱,警方初步調查發現,事發時涉事Tesla沿大棠山道上斜往大棠燒烤區方向行駛,而吳氏兩兄弟則駕乘電單車緊隨其後。 當兩車駛至近大棠山道避雨亭時,電單車打算從後由左至右超越Tesla,但電單車失事並撞向欄杆,兩兄弟倒地受傷。 其中吳兄昏迷被送往博愛醫院,延至凌晨1時09分死亡,其弟亦四肢受傷,清醒被送往屯門醫院治理,目前正留醫。 ---

  4. 2024年3月26日 · 前寰亞高層陳志光(Gary)自去年11月入主環球,出任環球音樂香港董事總經理暨環球音樂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未知今次突然大地震是否因公司轉班底引發。

    • 西本願寺旁的巷弄裡 隱藏港式活力
    • 一個書店的存在 就是一個社群的存在
    • 飛地不是彼岸 是in-Between的狀態
    • 以離散之名 一本護照就是攝影集
    • 科技與社會書區 是誰改變人類生活
    • 香港不是墓碑 活力永遠都在

    一頭俐落短髮,鼻梁上架著簡潔的細邊眼鏡,80後的張潔平生於江蘇,在香港求學,曾任「亞洲週刊」記者、「號外」雜誌副主編,網路新聞平台「端傳媒」總編輯,2018年創辦區塊鏈社群平台「Matters」,過去一段時間,張潔平這個名字經常與香港產生聯結,近期她來到台灣,意外成為一家獨立書店的主人。 歷經幾波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香港被「國安法」牢牢綁住,香港再不是以前那個自由開放的香港,但香港人依舊展現驚人活力,不只在香港,還在世界各地創造屬於「香港」的「飛地」。 2022年4月,張潔平火速接手位在西本願寺旁小巷裡的「意念書店」,很快把這裡變成一處充滿港式活力的文化基地,消息才在社群網站傳開,幾乎驚動了整個文化圈。 中央社採訪團隊在大雨滂沱過後的下午,來到剛試營運不到三天的店址,店裡的一切顯得悠閒而從容...

    開書店是個衝動的決定,但既然決定了,就沒有回頭路。 張潔平說,她沒有那麼害怕虧錢,她不怕付出一段時間的成本,「這是一件值得做而且可以做的事,好像也沒有什麼理由不做。」 「飛地」的前身,先是「電光影裡」,後來是「意念書店」,都是香港人開的,都是會來買港版書籍的常客會來的地方,張潔平說,「一個店的存在,就是一個社群的存在,過去這裡從『電光影裡』到『意念書店』,有一個社群開始習慣來到這裡,也許像我一樣一年只來兩次,但是我們知道這裡有一間店,這裡常常舉辦一些活動,一些住在台灣的香港人,或是關心香港話題的台灣人。會在這裡聚集,聽到『意念』要收起來了,我很本能的希望這個社群能夠延續。」 「我覺得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但開書店也絕非偶然,因為她本來就是個愛書狂,書店控。張潔平這樣形容自己:「獨立書店的...

    張潔平一直提到「飛地」,英文enclave。 她說這是一個學術上的地理名詞,形容像西柏林這樣的地方,地理上屬於一個地方,主權屬於另外一個地方,在學術上叫它enclave,但後來被引伸出很多很多的文化意象。 張潔平藉著「飛地」這樣的概念,似乎為香港找到無窮的可能性,香港不只是個地理名詞,而是個「飛地」,是個文化象徵,是個衝擊人心的概念,它無所不在,誰的心中有香港這個「飛地」,不管他或她是不是在香港,都可稱為香港人。 「我會從兩個面向來策展,詮釋飛地的意思,其一是研究地理上的『飛地』,如西柏林在二戰後就是一個很有名的飛地,它在地理上屬於東德;香港在地理上也一直是個『飛地』,它是中國主權的一部分,但在文化上既在中間又在之外,特區一直是這樣的狀態。我們會找一系列的地點,延申出他們當時所在的歷史時空跟...

    這些關於飛地的想法與策展,長久以來一直存留在張潔平的腦中,沒想到實現的這天來得這樣快。然而,當張潔平在臉書上丟出開書店以及關於「飛地」的構想,許多朋友的回應,還是教她吃驚,原來人人心中都有個「飛地」,而且如此不同。 「我自己發了那個臉書之後就去睡覺了,第二天早上看到這麼多轉發,整個人就嚇呆,我仔細看大家轉發之後都寫了些什麼,原來很多人是被『飛地』這個名詞打動,顯然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版本的「飛地」,我也挺想請大家來談談,也許是在社群上展現他們想像的「飛地」是什麼,可以脫離現在這些對具體對香港、台灣的想法,大家在社群上的互動,其實都可以構成一個展覽,我可以做「一百個人心目中的飛地」的主題。 張潔平指著書店一進門「特展區」桌上的一串護照解釋,每一本護照都是一位攝影家的攝影集,「這是一群離散在香港世...

    關於選書,張潔平特別提到「科技與社會」書區。 「這個主題的書,中文世界裡太少了,英文世界對這樣的主題關注很久了,可能因為他們有矽谷的浪潮。中文世界不是沒有『科技與社會』的書,而是只有一種討論,就是『我們怎麼利用科技賺錢』,你會發現,科技類的書,很多都被放在商管區,談的都是怎麼樣讓讀者上癮、怎麼樣讓產品做得好一點、怎麼樣提高點閱率、怎麼樣讓演算法幫助你的企業等議題。」 但實際上,科技對人類生活的改變非常徹底,「我們一天十幾個小時幾乎完全活在互聯網(網路)上,但互聯網機制是怎麼運作的?了解的人卻不多。我們現在講民主危機、假新聞,都跟科技與社會有很大的關係,但好像我們的社會討論,很難把這兩件事連起來。」 張潔平說,就像大家在講「假新聞」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會往網軍去聯想,說他們在生產假新聞,但為什麼...

    張潔平腦中有無限多的想法,開這家書店,彷彿同時要辦好幾本雜誌,又要策好幾檔展覽。她比較不像書店老闆,而是能量外放的策展人。 張潔平很直白的說,她在台北開這個書店,不想讓人家覺得香港是一個墓碑,「我不想讓這裡像一個靜態的香港,讓大家只是來緬懷,台灣的朋友只是覺得,喔曾經有一個香港,我們來關心一下。我完全不希望這樣。」 「香港的豐富性跟複雜性,不是一次運動的挫敗能夠定義的,我希望香港的活力在這裡被展示出來。」 張潔平說,她希望在這裡提煉一些屬於香港的精神,不只適用於香港,而是一個普世性的東西,「每個人感受到的香港很不一樣,我們從香港得到的贈予也很不一樣,我自己的成長很受惠於香港這個『飛地』的狀態,香港作為一個八方來客、四面來風的地方,好像屬於某一個地方,又好像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這種『飛地』的狀...

  5. 2023年2月19日 · 凌波在圈中有很多好友。 凌波與汪明荃非常老友。 曾一同為音樂會站台合唱。 凌波早年曾患乳癌。 凌波手術後康復。 凌波與金漢1966年結婚。 凌波與金漢是圈中模範夫婦。 凌波1960年代加入邵氏電影公司開始演出國語片。 凌波演繹一曲《郊道》而紅極一時。 凌波與金漢淡出幕前多年。 凌波久未返港。 凌波與金漢已移民加拿大多年。 凌波早年曾於台灣發展,近年與金漢不時都會返台灣。 今日(19日)汪曼玲於IG上載多張與凌波及金漢的合照。 原來雙方相識半世紀,再次碰面份外開心。 汪曼玲透露上次見二人已是3年多前的事,更大爆他們原來曾揚言不再回港。 83歲的凌波更是風采依然。 今日(19日)汪曼玲於IG上載多張與凌波及金漢的合照,原來雙方相識半世紀,再次碰面份外開心。

  6. 2023年1月3日 · 大屋附近的景色怡人。 窗外美景就似是幅畫。 一年四季都不同景色。 當地天氣很好! 其實 鄧健泓在入行之前曾經到加拿大讀書,雖然之後他返稥港開展自演藝生涯,但原來他一直很響住加拿大生活,據知上年鄧健泓與太太決定移居加拿大,離港時相當低調,只告訢了幾位好朋友。終於到日前鄧健泓為慶祝結婚周年,在個人社交網站上寫道:「走在一起快十年了。然後。我們會在加國安定下來。我曾經在加國留學,因家庭狀況, 只完成FINE ART diploma 便要回港工作。 一直嚮往加國生活。 二十六年過去,於2019年頭萌生搬家的念頭。 多謝 Dr. Eddie Kwan 告訴我,我的申請條件及分數會很好,所以我決定一試。 一等。 等了兩年多。 今年八月我們以永久居民身份登陸加國。

  7. 2024年3月26日 · 4月6日登場. 2024年03月26日 15:57. 舉報. 【星島報道】近年為數不少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經歷了一次斷捨離,但仍捨不得收藏已久的書籍,將它們一同帶來加拿大;與此同時,在加國生活已久的老華僑年紀漸長,若到了要「上樓」的時候,家中的藏書也需要其他人協助保存,但本地圖書館卻不會輕易收取捐贈書籍。 以上現象促成了幾位來自不同界別的新舊香港移民組成了「好書漂流港」,再者,當中大部分成員都是新移民,落戶加拿大不過兩三年,不過大家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愛閱讀。 但當初來加拿大,所帶行李不多,能帶的書籍有限,加上本地中文繁體書難求,所以找書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