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25
    3
    1
    3
    0
    28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vs阿士東維拉
    W
    5 - 0
  2. 2024年2月1日 · 黃家豪及馬啟聰案發時分別為城大編委學生記者及熱血時報記者。 暫委法官李志豪於判辭指,王宗堯辯稱他一心想把充電器交給不知名的記者才進入立法會內。 惟李官質疑王宗堯大可在立法會外與記者交接器材,不用冒險入來。 况且當晚片段顯示,王宗堯在會議廳內與一名非記者衣着的男子交談、臨離開前更向一名黑衣示威者擁抱及拍打對方肩膊,明顯是想表達支持及鼓勵。 李官提及他沒有忽略王宗堯是藝人的身份,此可能引伸對他不利的揣測,即王宗堯可憑自身知名度更能引起示威者關注。 但李官指「他是否藝人也好、知名度高低也好,或許只是一名無人認識的普通市民也好」,基於上述分析可推論王宗堯藉身處現場以協助及鼓勵暴動,裁定他暴動罪成。

  3. 2021年8月19日 · 本案由署理總裁判官羅德泉處理。 控方申請押後案件,以調查涉案共9部手提電話和電腦,以及翻閱港大學生會評議會的會議片段。 羅官遂將案件押後至9月14日再訊,屆時控方須向法庭匯報調查進度。 司法機構回覆本報查詢指出,羅官為審理《港區國安法》案件的「指定法官」之一。 【14:57】4名被告依次為張敬生(19歲)、郭永皓(20歲)、杜林丞亨(18歲)及容頌禧(19歲),均報稱學生。 控罪指稱,4名被告今年7月7日在香港宣揚恐怖主義,以及同日在香港非法煽惑他人意圖使香港警務處的警務人員身體受嚴重傷害,而非法及惡意傷害該等警務人員。 控方由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代表,辯方大律師包括黃宇逸及魏俊等。 相關報道:

  4. 2024年3月16日 · 圖1之1. 2019年七一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大樓,14人被控暴動及「進入或逗留在會議廳範圍」等罪,其中8人早已認罪,餘下6人經審訊後被裁定至少一項罪名成立。 案件今日(16日)於區域法院(借用西九龍裁判法院)判刑,就承認及經審訊後被裁定暴動罪成的12名被告,被判囚54個月至82個月,當中藝人王宗堯被判監禁74個月。 至於認罪的劉頴匡判囚4年半,鄒家成則囚5年1個月。 另外兩名被告就「進入或逗留在會議廳範圍」罪,被判罰款1000至1500元。 七一衝擊立法會案各被告判刑: 羅樂生(案發時19歲,下同) 審訊前承認暴動罪. 判刑:監禁59個月7天. 何俊諺(21歲) 暴動、「進入或逗留在會議廳範圍」罪名成立. 判刑:監禁74個月. 畢慧芬(24歲) 審訊前承認暴動、「進入或逗留在會議廳範圍」罪.

  5. 2024年1月28日 · 【明報專訊】73歲李龍基跟年紀相距逾30歲的未婚妻王青霞(Chris)近年受負面傳聞困擾,Chris的身分引起外界關注,傳學歷造假、畫作屬淘寶貨,又傳在美國欠債3萬美元後失蹤等,兩人曾雙雙亮相網台節目澄清。 李龍基就負面傳聞以法律處理,前晚他跟Chris出席廠商的團年飯活動,會上開心合照。 不過事件未平息,前晚再有YouTuber在節目公開Chris的舊照,有她拿着「Bride to be」王冠的自拍照,又跟一名疑似美國軍人的親吻照,還有宴會上兩人一起在蛋糕吹蠟燭照片,其中一張見有戒指盒。

  6. 2022年4月27日 · 明報即時新聞. 27歲審計員涉於2019至2020年間,兩度在網上發布帖文,煽惑他人傷害無綫電視新聞部員工,事發一年後被拘捕。 他被控各一項煽惑普通襲擊及煽惑有意圖導致身體受嚴重傷害罪,今(27日)在沙田裁判法院提堂。 被告暫毋須答辯,署理主任裁判官應控方要求,押後至5月25日再訊,以準備文件轉介區院,其間被告獲准保釋。

  7. 2024年2月15日 · 即時文摘. 2024年2月15日星期四. 香港要重新思考「超級聯繫人」策略(下)(文:劉浩典) (09:00) 圖2之1. 新冠疫情迫使香港在與內地的聯繫及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繫之間做選擇;而不論正確與否,香港都優先考慮前者而非後者。 但由於中國大陸的新冠「清零」政策跟全球規範(global norms)和最佳實踐(愈來愈)不一致和不同步,香港愈趨發現自己被視為(和被標籤為)「只是另一個中國內地城市」。 超級聯繫人縮小了政策空間 降低國際性. 相比國家安全法更甚的是,「清零」政策對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聲譽,造成相當大的傷害;這也顯示了香港政府已變得多麼沒有適應能力(maladaptive)。

  8. 2021年11月22日 · 2000年代末,全球掀起一波社會創新浪潮,在社企領袖等的推動下,社會創新被納入社福政策議程的核心部分。 與培育或支援社創有關的平台、協創機構、比賽、基金相繼出現,編織成社會創新生態系統網絡,希望通過締造有利的社會環境,讓社創項目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在這過程,政府無疑擔當着重要角色。 根據公開資料,至今年9月,政府透過「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下的「創新計劃」資助及培育了280個社創項目(註1)。 筆者為基金進行的評估研究發現(註2),就業融合外,愈來愈多參與者嘗試其他的創新模式;貧窮外,初創項目亦涵蓋社會共融、人口老化等更廣泛的社會議題。 這是我們樂見的現象。 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挑戰,我們需要新的方法、新的想像,社會創新或可成為改善民生和有效解決貧窮問題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