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Community Shield11:00 上午 EDT
    8月 10日@曼城
  2. 2024年5月27日 · 通常岡上肌斷裂的症狀包括: 1. 睡眠時感到痛楚並難於躺在或壓著受影響肩膊。 2. 手臂側舉時感覺痛楚無力。 3. 肩膊活動時出現聲響。 4. 日常活動例如梭理頭髮或伸手摸背脊等受到限制。 在確診前,醫護人員先要排除其它可造成肩膊痛楚的疾病,例如頸椎病等。 之後醫護人員會檢查受影響肩膊的活動能力,尤其是注意肩胛骨跟上臂骨之間的活動比例。 有效的臨床檢驗方法為Empty-Can Test及Full-Can Test。 兩種檢驗方法都是讓患者將手臂水平伸直向前45度,然後測試及跟另一邊手臂比較力量。 進行Empty-Can Test時,患者要將姆指向下 (圖1 → 2)。 而進行Full-Can Test時,患者要將姆指向上 (圖3 → 4)。

  3. 2020年12月15日 · 【明報專訊】孔子去世後,學生整理上課筆記,編輯成《論語》,共20章,記載了492則孔子的說話與故事。「論」有編撰的意思,「語」指孔子的說話。〈論仁‧論孝‧論君子〉從《論語》其中7章選出16則孔子說話,提及四個概念:仁、禮、孝、學為君子,仁與禮是目標,孝與學是達到仁與禮的兩條 ...

  4. 2017年4月7日 · 文言範文:〈六國論〉修辭分析 善用多種修辭增文氣. [2017.04.07]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一、善用比喻. 作者在論證「賂秦而力虧」部分,以「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比喻各國先祖努力經營,才爭得尺寸土地,其艱辛和困苦,躍然於紙上。. 可是 ...

  5. 2023年2月7日 · 孔子讚賞顏回的想法。 立意及聯想. 1. 有理想者仍會遭受挫折. 子路因遭此斷糧絕境而生氣,問了孔子一條問題:「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 」子路提出這條問題,大抵是心中認為君子既已遵循正道而行,應當萬事順遂才對,但事實卻不盡如他所想。 司馬遷質疑天道並不賞善罰惡. 有道德理想的人,世道不一定會接納他,命運不一定會善待他。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便曾發出類似的感嘆,他在《史記.伯夷列傳》引用了《老子》的一句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可是他觀察史事,善人如伯夷、叔齊履仁蹈義卻最終餓死,又如孔子稱讚其好學的弟子顏回,一生貧困而早卒。 相反,春秋時惡名昭彰的大盜盜跖殺害無辜,殘暴非常,聚眾千人橫行無忌,卻得長壽。

  6. 2022年2月22日 · 洪荳莎會以環保學會會長身分在閉幕禮上致辭,洪同學應該如何撰寫一篇大方得體的閉幕禮演講辭? 題目. 試以環保學會會長洪荳莎的名義,撰寫一篇閉幕辭,在綠色生活周閉幕禮上回顧是次活動,並展望將來。 【資料一】 環保學會顧問老師麥提紗老師的電郵. 洪同學: 綠色生活周順利舉辦,現在已接近尾聲,感謝你帶領一眾環保學會幹事用心籌辦活動! 請你為綠色生活周閉幕禮致辭,總結是次活動。 撰寫閉幕辭時,你可以先概述活動背景,然後回顧綠色生活周的兩大焦點活動,談談活動的意義。 最後,你可以展望將來,例如提出對同學實踐環保生活的期望。 對了,麥校長和一眾老師將會出席閉幕禮。 祝閉幕禮順利! 麥老師. 二零二二年一月二十日. 【資料二】 綠色生活周宣傳單張. 杏壇中學‧綠色生活周. 環保回收體驗之旅.

  7. 2020年9月22日 · 即期商業廣告. 2020.09.22. 星期二. 有酬徵稿. 明報 > 新聞 > 港聞. 摘星攻略:聖保羅男女狀元黃摯毅——少始知學. [2020.09.22] 發表 推文. 外表文質彬彬,會讀古文,又會用文言文寫作,黃摯毅無論內、外皆充滿書卷氣。 摯毅於高中時期時常參與生物科學相關的國際比賽和學術交流,中五那年赴韓國出席國際腦神經研討會,跟著名腦科學學者合照。 摯毅對課本內容不感興趣,自稱中六前的成績平平,溫習態度懶散,從沒預計過能成為狀元。 【明報專訊】黃摯毅試前沒有預料能在中文科摘星,因在校內模擬試表現不佳,中文科作文卷不及格,文憑試期間更替人補習,有如此佳績叫人喜出望外。 放榜當天,他引用了《莊子.胠篋》中「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形容香港現况。

  8. 2015年10月2日 · 八仙嶺山火的老師護送學生脫離火海卻不幸犧牲性命、福島核事故五十死士甘願冒生命危險留下來為電廠緊急維修──因為有人肯留在最後,所以才拯救了無數寶貴的靈魂。 試想像,若人人皆爭先恐後,不願留在最後的位置,無人肯承擔責任,可想而知,一條隊伍必定會變得混亂不堪,而那些陷入危難的人之命運也不堪設想。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種緊跟着前人如綿羊般盲目亂竄的處世態度,雖然能為人帶來一時的利益與安逸,但卻奪去了人之為人求變、求進步、求突破的機會,甚至拖倒社會前進的步伐,令人逃避他們皆當負的責任,對個人、他人與社會都帶來極大禍患。 這種消極的態度並不是我們應推崇的。 我們需要的,是不畏險阻、不怕吃虧,甘做第一,甘做最後的勇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值得過活的人生。 圖:資料圖片. 文:黃蕊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