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本季15
    0
    7
    1
    0
    15
    賽季 202341
    1
    12
    11
    0
    42
    Community Shield終場
    8月 10日@曼城
    L
    1(6) - 1(7)
    超級聯賽3:00 下午 EDT
    8月 16日vs富咸
    超級聯賽7:30 上午 EDT
    8月 24日@白禮頓
  2. 設計理念 氣氛寧靜. 位於旺角區的基道書樓設計原意是讓讀者有回到家的感覺,一列窗戶帶進自然光,配合簡約樸實的佈置,營造一種寧靜安穩的氣氛。 走進店內,放眼可見是一排排整齊羅列的書籍。 他們深信多元的書種會有助讀者開闊閱讀的眼界,以及適切不同讀者的需要,書樓有中、英文書區,書種包羅神學教義、教會牧養、讀經研經之外,還有不少靈修禱告、傳記、生活類書籍,適合信徒以及初信的朋友閱讀。 另外,兒童書區提供相關聖經教導的童書、主日學教材以及教養類書種,適合家長和兒童導師來逛逛。 書籍以外,書樓也設有影音區和文創禮品區,為讀者提供豐富的基督教音樂和禮品選擇。 推二手書 好書永續.

  3. 德蘭修女的名言很多,其中一句最激勵我的是:「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心! 」她又說:「除了貧窮和飢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 」「寂莫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窮! 」真的,物質的貧窮不是真的貧窮,心靈的貧窮才是真的貧窮,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今天我們的社會實在太多「貧窮的富人」,太少「富足的窮人」,有人擁有太多,而太多人擁有極少,漠不關心是關懷貧窮工作最大的攔阻,個人參與關懷貧窮工作多年,深信這句話的真確性。 只有整個社會人人願意分享,有憐憫同情的心腸,脫貧和滅貧才有希望。 我一向認為關懷貧窮不應只是物質的供應,「扶貧」只是隔靴搔癢的行動,「滅貧」更是可望不可即的理想,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憐憫的心與他們同行。 主耶穌所講的八福中,祂強調:「憐憫人的人有福了!

  4. 退修:信仰生命的真實動力. 第 2581期(2014 年 2 月 9 日). 教會觸覺 范晉豪. 分享:Whatsapp電郵臉書. 不少信徒知道退修對靈性生命的重要性,教會也喜歡每年舉辦退修會。. 為籌辦一個「成功」的退修會,教牧們必會組織籌備小組,尋找精采講員,編排緊湊的 ...

  5. 他那廣闊的心胸、遠大的眼光,以及以神的國度為念的事奉心態,確實為全球華人教會帶來無限的祝福和貢獻。. 幾年前曾有幸出版了滕牧師的回憶錄《都是恩典》,書中內容能在華人教會歷史中成為重要的文獻,幫助我們了解上帝如何揀選、引導、使用祂的 ...

  6. 怎樣的人生算得上是死而無憾? 論死亡,感受最深的必然是年紀老邁者。 聖經花了少許篇幅在兩名老人身上:西面與亞拿,記載於路加福音二章。 當時約瑟與馬利亞帶着嬰孩耶穌上耶路撒冷作奉獻(路二22-23),在聖殿遇見西面與亞拿,得着他們的祝福;願這兩名長者教曉我們活出無憾的人生。 先看西面,路加福音形容他「又公義又虔誠」,反映在他「素常」的「盼望」上(25),顯示他以此為人生目標。 他「又有聖靈在他身上」(25),可見他順服聖靈。 正因着聖靈的啟示,他進入聖殿等候面見主所立的基督,是他期待一生之久、未死以前要看見的一位(26-27),見到了就稱頌上帝(28)。 西面的稱頌是禮儀教會聖餐禮後所唱的:「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容你的僕人安然去世」(29),表達出眞正的死而無憾。

  7. 分享: Whatsapp 電郵 臉書 推特. 近代福音來華二百一十年裏 (以宣教士馬禮遜取道美國在一八零七年九月抵達廣州起計算),華人教會除了廣傳福音、普設學校、興辨醫療、造就信徒和建立教堂外,凡是有識的宣教士和教會領袖都會特別重視神學教育和文字事工,樂於投放鉅額資源和大量人才。 可以說,神學教育和文字事工就如同飛鳥的兩隻翅膀,缺一不可。 這期「教會觸覺」我們來談談神學教育及文字事工的前路,了解經過回歸二十年後香港教會的這雙翼,如何面對挑戰及傳承。

  8. christianweekly.net › 2014 › ta2022239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 (可九23) 這句說話出自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基督耶穌的口,祂曾以此鼓勵那位被鬼附的孩子的父親。 結果那位父親真的藉信經歷「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叫他兒子因此得醫治。 雖然他信心仍有不足,但他懂得求主幫助,神蹟就在他面前出現。 但願在我們信心不足的時候,也能像他一樣向主呼求:「主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 (可九24) 好叫當上帝在我們信心不足之處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讚歎地歡呼:「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因我們相信: 一、「信心」使我們稱義得救(沒有人可以因行為稱義) 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羅三28)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 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弗二8-9)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