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日 · 一、金融保險知識能力。 保險從業人員因為業務需要,舉凡保險、儲蓄、外匯、基金、經濟、投資、理財、稅法等,都必須涉獵,也自然具備了相關資訊與知識,而這些都是人們一輩子生活中總會與其有所關聯的,無形之中也練就了金融財務的專業與運用能力。 二、人際關係互動能力。 業務工作是跟「人」密切相關的行業,保險業務人員在市場上面對各種不同屬性的客戶,在職場裡與各式各樣的同事相處共事,人際互動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待人接物、謙恭有禮、不卑不亢、舉止得體、進退應對、包容體諒,這些形形色色的經驗,皆會成為珍貴的人際互動能力資產。 三、團隊共好能力。 保險業務團隊常見大家對共同目標一起努力,如業績目標、團隊榮譽、競賽表揚等,而在這過程中常透過彼此激勵、分享、學習追求成功。

  2. 2019年8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8 月 1 日. 0. 2959. 現在就從「自己」開始改變與做起,帶著保險業務人員的使命感、責任心,發自內心幫助客戶並站在他們的立場著想,循序漸進地與其互動,讓民眾徹底翻轉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 本文總結特別企劃2位受訪者的論點,到底業務人員如何成功扭轉客戶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進而讓後續的行銷流程更為順暢,以及創造出更多重複購買與轉介紹的契機? 1.業務人員要先建立「態度」 初期踏入保險業難免會吃閉門羹,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要做足,當初決定踏入保險業就要有所覺悟,明白這份工作就是會被拒絕,理所當然要接受並將它視為正常現象。 2.被對方拒絕也沒有關係,頂多就是沒有成交.

  3. 2018年7月1日 · 3552. AI、雲端、網路等這些名詞與保險業務銷售有什麼關係? 客戶失去對保險業務人員的信任,該如何挽回? 業務人員的專業與價值要如何具體呈現? 透過RFC專業講師們的對談,帶領業務人員找出答案。 數位化的時代來臨,從事保險業者都有感於新時代跟過去不同了,對於保險業務人員或財務顧問如何重新定位自己並找到自我價值,是一項重要課題。 也因此有許多業務人員選擇透過專業財務課程來讓自己更加專業,讓自己能在保險業中脫穎而出。 誠如《雙城記》之中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臺灣壽險業的投保率已經達到240%,平均一人至少有2張以上的保單,有人會覺得市場已經飽和了,而有人認為這是個機會,代表這個市場愈來愈成熟,保險觀念也愈來愈好,不用花費太多力氣談保險。

  4. 2023年10月1日 ·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的器。 勢: 泛指氛圍、情勢、趨勢,確實存在但難以掌控,可變動程度最大。 本篇所提到的底層邏輯雖不至於如此富含哲學性質,但仍可類推指為需要經由長時間的理解及領悟才能挖掘出的本質或是定義。 然而繼續拆解「底層邏輯」一詞,可以發現「底層」呼應到的是本質,而「邏輯」則是牽涉到思考的模式以及行為的準繩。 用前述所提邁向績優關鍵要素之一的「人際關係」為例,這僅是一個方向而沒有參照的標準,若要賦予一套可供做參考依據的思考模式,可以借用流傳已久的一句話:「真正的人脈,不是指那些能幫助到你的人,而是指你能幫助到的人。 」來闡述。

  5. 2018年7月1日 · 網路訂購:保險行銷網 https://shop.advisers.com.tw 電話訂購:台北 (02)2792-8557|台中 (04)2254-8325|高雄 (07)222-3096 門市訂購:台北門市(台北市行愛路78巷28號2樓之1)|台中門市(台中市市政北二路282號5樓之7)|高雄門市(高雄市民生一路56號21樓

  6. 2020年6月1日 · 9352. 一、人生圖──3大階段、4大問題. 當業務人員創造出自己的銷售SOP後,銷售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業務人員可以運用「人生圖──3大階段、4大問題」,闡述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人生3大階段及4大風險,用這樣的概念讓客戶知道自己為何需要購買保險? 透過互動瞭解客戶的恐懼,業務人員所提供的建議就是解決方案。 人生3大階段. 階段1被撫養期. 從一出生到踏入職場前,建議先規劃醫療保障與基礎保障,因為年紀輕、體況佳,保費是相對便宜。 更重要的是,基礎保障就像人生的防護網,愈早擁有愈好。 階段2奮鬥期. 進入社會開始獨立後,大多都會歷經結婚、生小孩、買房子等人生階段。

  7. 2019年9月1日 ·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業務人員本身的培養做起,成為一個有趣的業務人員,大致有2個方向: 最常見的作法是由外而內,包括競賽、獎勵與各種講座,從物質獎勵到學習機會,能夠提供業務人員在保險業留下的條件。 通常來說,由公司提供的獎勵與幫助都屬於這個類型,畢竟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人數普遍眾多,沒有辦法針對每一個人提供量身打造的幫助。 而團隊主管要做的除了推動前項以外,更重要的是進行由內而外的輔導,穩定與重建夥伴的信心,並且協助夥伴找到成就感來源,給予夥伴在行業留下去的動力。 這就需要團隊主管發揮耐心逐一對話,針對每一位夥伴的問題給予解決。 游沛宸強調,挖掘夥伴的從業動力與找出客戶需求一樣,每個人都有所不同,必須學會從夥伴的角度去看事情,才能夠給予夥伴真正貼切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