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本季2
    0
    0
    0
    0
    2
    European Championship Finals終場
    6月 26日vs比利時
    D
    0 - 0
    2:45 下午 EDT
    9月 7日vs阿爾巴尼亞
    2:45 下午 EDT
    9月 10日@Czechia
  2. 重陽節習俗糅合了多種民俗文化,包括祭祖、登高、賞秋、戴茱萸、食糕餅等等,傳承至今又增加了「敬老」的意義。. 傳承敬老傳統的「老年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九」在古代是「陽數」,因此九月初九被稱為「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可 ...

  3. 2022年10月,行政長官李家超就黎智英案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國安法》進行釋法。. 是次釋法為第六次人大釋法,亦是首次就《香港國安法》作解釋。. 這是首次就《香港國安法》進行釋法,這讓香港社會對於《香港國安法》的實踐也產生了新的認識 ...

    • 文化遺產
    • 古物及古蹟的保護工作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香港文化遺產保育的機遇與挑戰

    文化遺產涵蓋範圍甚廣,包括歷史建築和傳統文化活動等,一般會將文化遺產大致分為「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 物質文化:古今文化遺蹟及古今文化用物 2. 非物質文化:古今日常生活事物,例如食品、用品、食肆、節慶、風俗、信仰等 曾任職國家文物局局長及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表示,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區分只是其文化的載體不同,二者所反映的文化元素是統一和不可分割的。因此,必然是相互融合,互為表裡。

    《古物及古蹟條例》於1976年實施,以確保本港最具價值的文物古蹟得到適當保護。根據條例,古物事務監督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並經行政長官批准後,藉憲報公告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隨後,古物事務監督可阻止對古蹟作任何改動,或酌情規定改動時必須遵守的條件,以便保護有關古蹟。截至2020 年4 月,本港共有123項法定古蹟。 截至2019年12月,古物諮詢委員會對本港歷史建築的評級狀況如下: 1. 172個項目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2. 335個項目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3. 492個項目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

    自2006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後,特區政府委聘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進行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最終有480個主及次項目納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2017年,政府選取其中20項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當中有十項已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而粵劇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 (有關內容可參考本網「薪火相傳」欄目「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特區政府以適切性及可持續性作為文化遺產的保育原則,並就不同範疇的文化遺產作出不同形式的保育。近年本港市民的保育意識顯著提高,並相當關注歷史建築的拆卸及改建,進一步推動政府落實對歷史和文物建築及地點加以保護、保存和活化更新工作。
    政府於2008年2月推出首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由非牟利機構以社會企業形式使用歷史建築物,將其活化。計劃已發展至第五期,包括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活化成大澳文物酒店的舊大澳警署,以及於2018年12月開始向公眾開放的香港新聞博覽館(前身為必列啫士街街市)等項目。
    本地十項具高文化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粵劇、長洲太平清醮、大坑舞火龍等,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確定其歷史和文化價值之餘;項目亦能透過申遺而獲得更多社會人士的關注,有利項目的保存、推廣與發展。
  4. 綜合國力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是指一個主權國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全部力量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它可以是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國防、外交、資源等各方面要素的指標,但綜合國力並非以上構成要素的簡單總和,因這些要素間相互作用 ...

  5. 總體國家安全觀. 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政府舉辦教育展覽等活動,讓市民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 (圖片來源︰中新社). 總體國家安全觀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4月15日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 這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 ...

  6. 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界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 ...

  7. 國家憲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 《憲法》是《基本法》的立法依據和效力來源,為香港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政策提供了堅實的法理基礎和憲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