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23
    6
    3
    2
    0
    29
    Euro 2016 Qualifiers終場
    11月 20日@馬其頓
    D
    1 - 1
    European Championship Finals7:00 下午 UTC
    6月 16日@塞爾維亞
    European Championship Finals4:00 下午 UTC
    6月 20日@丹麥
  2. 2022年11月22日 · 世界首富馬斯克正是發展多元人生的代表人物。 人們只看到他現在的成功,卻不知他以往是電子支付公司行政總裁時,曾被人用計趕走,被免去職務,令他明白只專注一事不可取。 因此,他後來積極發展不同事業,由電動車到太空研究,甚至在腦神經科學皆有成就。 有人以為馬斯克成功是因為他有運氣有能力,其實只是他多元發展人生,作多方面投資,就算在某些領域失敗,仍能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由此可見,多元人生令人免於冒上孤注一擲的風險,以免一次失敗就一無所有。 其次,多元人生令人有更多歷練和嘗試,令人生更有色彩。 人生就如一張白紙,難道會有人喜歡只有一種顏色的畫嗎? 若希望人生有更多色彩,自然就要發展多元人生,創造更多可能,令人生更有意義。

  3. 2021年3月19日 · 《第一人稱單數》的8篇作品都是「我」的故事,大多是「我」的回憶,主角回想青年時期發生的一些奇怪事、遇到的一些奇怪人。 我最喜歡的是〈第一人稱單數〉和〈查理.帕克演奏巴薩諾瓦〉,前者寫潛藏着的壓抑身分,後者寫個人與社會的真實,不過,現在我反而想討論一下〈奶油〉這個故事,可能是因為有一點點共鳴,我在日本時也曾去過一次私人辦的音樂會 (那次是尺八),就好像書中的「我」,在陌生的路上尋找那間舉辦音樂會的大屋。 主角收演奏會邀請 路遇神秘老人. 〈奶油〉寫「我」在高中畢業後,有一天收到鋼琴演奏會的邀請卡,是以前認識的女孩寄來的,大概她已成為出色的鋼琴家了。 「我」因為沒事做便去了,故事講述在神戶的山上,主角一個人尋找那個音樂會場地,迷了路,又遇上神秘的老人……

  4. 2024年3月25日 · 《命轉皇后》改編內地作家時鏡的小說《坤寧》,故事講述姜雪寧幾經坎坷終當上皇后,卻遭遇宮變最終自殺,其實這一切只是作家姜寧筆下作品,她不滿意結局,決定重啟姜雪寧人生,讓她帶着前世記憶改寫命運。 「重啟人生」後的姜雪寧夢想遠離權力,主宰自己人生,不過陰差陽錯還是入宮做了伴讀,成為權謀帝師謝危學生,姜雪寧一邊接受謝危教導,學習策略,一邊計劃拯救燕臨 (周峻緯飾),並與張遮 (王星越飾)一起深入敵營,揭露平南王的陰謀。 最終姜雪寧與謝危情感加深,攜手解開過去恩怨,共譜美好未來。 白鹿羨慕角色果斷有勇氣. 姜雪寧是個努力爬上后位的「心機女」角色,但在白鹿眼中姜雪寧像棵倔強的小草,「她身上有一些我很羨慕,也很嚮往的氣質,如她很果斷、有勇氣,蠻堅強的」。

  5. 2015年5月8日 · 不過,實際上這兩個字的意思與用法都有很大的分別。 【准】 有同意、許可的意思,例如「批准」、「獲准」、「准許」等. 【準】 1. 規定的原則或要求,例如「準繩」、「標準」; 2. 強調正確、精確的意思,例如「準時上課」、「對準目標」及「瞄準」; 3. 指預先籌劃或安排,例如「準備」。 例句:老師批准大耳騮上洗手間。 解說:大耳騮請求上洗手間,老師許可他的請求,所以用「准」。 例句:豬Pat準確回答老師的提問。 解說:豬Pat能正確回答老師的問題,所以用「準」。 簡而言之,「准」字用於許可與否的情况,而「準」字則強調準則、精確的情况。 另外,「淮」字雖然與比「准」字多一點,但兩個字的意思與讀音截然不同,「淮」字粵音讀「懷」,指的是中國的一條河流淮河。 大家要留心「准」與「淮」的分別啊!

  6. 2021年11月4日 · 星期四. 明報 > 新聞 > 港聞. 真假fun一fun:巴基斯坦裔學生 生活在香港. [2021.11.04] 發表 推文. Zhera的中文能力跟一般香港學生無異,閱讀中文書也當然不是問題! (受訪者提供) Zhera(簡子妮)(受訪者提供) Zhera(左一)現在大部分同學均是從小學認識,彼此十分熟識。 若遇上新同學,未待Zhera介紹自己,這群小學同學已替她解答別人的疑問,「她是Zhera,是巴基斯坦裔,中文很好,懂得說流利的廣東話」。 (受訪者提供) Zhera(左二)的同學和朋友都是華人居多,平常以廣東話溝通。 (受訪者提供) (明報製圖)

  7. 2019年1月3日 · 明報 > 新聞 > 港聞. 法解通識﹕商場跌倒 或涉民事侵權. [2019.01.03] 發表 推文. 處所佔用人對訪客負有一般謹慎責任,但民事侵權法並非絕對保障受害人的權益,而是着重合理的保障,例如訪客因個人的過失而滑倒受傷,在法庭上有可能需要負上共分疏忽責任。 【明報專訊】法律賦予我們享有各種權利,如不受傷害的權利及擁有個人財產的權利等。 民事侵權是指侵犯他人財產、權利或利益的行為。 當受害人因他人侵權的行為而受到損害,就可根據民事侵權法提出索償。 民事侵權法的內容廣泛,與人身傷害有關的法律責任是民事侵權法的其中一環。 人身傷害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例如在商場因地面濕滑跣倒受傷,便有可能牽涉到民事侵權法的應用。 民事索償 要證意外因負責方疏忽所致.

  8. 2016年11月3日 · 星期四. 有酬徵稿. 昔日新聞. 明報 > 新聞 > 港聞. 實戰錦囊:「影響」題 先概念化後分析. [2016.11.03] 發表 推文. (插畫:謝偉豪) 【明報專訊】淇老師: 通識公開考試常問「影響」,相對比較題、問可行性、成效之類的題型,影響題較易掌握。 同學需要利用資料或就個人所知分析某些現象、問題、行為或措施帶來的影響。 常見提問用語包括:「指出及解釋/闡述/討論……可能帶來的影響/問題」、「可能帶來什麼影響」、「引致那些問題」等。 小通: 明明我上次測驗有用資料及就我所知列出多項影響,但為何仍得不到高分? 淇老師: 這是不少考生常犯的錯誤。 通識考評著重考生的闡述及論證能力,而非列舉論點。 同學切忌重量不重質地盲目列舉影響,論點愈多也不一定愈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