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足總盃終場
    5月 25日vs曼聯
    L
    1 - 2
  2. 2018年4月14日 · 2010年馬尼拉康泰旅行團人質事件造成港人8死7傷。 在慘劇中倖存的青年梁頌學(Jason)頭部重創,事隔近8年,當年Jason的主診醫生方道生(圖)稱,Jason康復進度不錯,仍需輔助工具協助行走,Jason與母在港已重投生活。 (資料圖片) 人質事件生還者李奕彪(左)事發後幾年都敢於講述事件及表達對菲國看法。 李伯現已80歲,其妻徐鳳群(右)說丈夫一年半前中風,開始忘記很多事情。 李太昨問丈夫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日前道歉的感受,李伯不懂回應,只說「不知道」。 (樊銳昌攝) 【明報專訊】2010年馬尼拉康泰旅行團人質事件造成港人8死7傷,私人訪港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前日就事件正式道歉。

  3. 2024年4月18日 · 《雷普利》雖然改編自電影《心計》及原著小說,又由《舒特拉的名單》金像編劇史提夫瑟利安(Steven Zaillian)自編自導,《邋遢女郎》安德魯史葛(Andrew Scott)主演,但上架7天錄得250萬觀看次數,只排英語節目榜第6位,成績未如理想,相信拍攝續集的機會

  4. 2014年8月18日 · 【明報專訊】《獸身戇男》搞笑男星洛史奈達 (Rob Schneider)與自殺身亡的羅賓威廉斯 (Robin Williams)20多年前已經認識,對於後者離世,以及生前原來確診患有初期柏金遜症,洛史奈達認同某些醫學界的意見,認為羅賓受到醫治柏金遜症藥物的副作用影響,加深了抑鬱症病情,最終自尋短見。 另外,有傳羅賓死後,紋身店被要求紋上羅賓肖像的顧客大增。 【明報專訊】雖然黃金時段的艾美獎頒獎禮美國時間下周一才會舉行,但前哨戰創意藝術艾美獎前晚率先頒獎,《天橋驕子》主持Heidi Klum無緣得... 詳情.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5. 2024年3月22日 · 《醫.道》講述一名少女因墮胎不當而命危,神父希望為其作臨終聖事,遭醫生Ruth以醫療判斷為由阻止。 事件引發軒然大波,惹來社會關注;網上輿論不絕,各方促請醫院交代原委。 Ruth背負自己以至醫院的前途立於風尖浪口,成為眾矢之的,同時有着難以對外明言的壓力。 編劇選角別具心思. 飾演Ruth的馮蔚衡表示此劇一大特色是編劇Robert Icke指定扮演的演員,需要和角色有某程度的距離,「可以是性別、種族、信仰差距,所以今次其中兩個角色會用兩組演員去演繹,一組男、一組女,與他們對戲時,已體會到編劇選角的用意,希望打破慣常的觀點和看法,認識到標籤及性別定型等,學習與不同族群的人相處」。 讓觀眾反思各種社會議題. 馮蔚衡稱編劇提出了一些今時今日不得不深思的社會議題,「一個醫生是否懂得『醫人』就足夠?

  6. 2024年5月21日 · 造成岡上肌斷裂的成因主要有兩種:一為意外受傷 (例如跌傷)、另一種為重覆性勞損 (多為長時間重覆將手臂舉高過肩的動作)。 通常岡上肌斷裂的症狀包括: 1. 睡眠時感到痛楚並難於躺在或壓著受影響肩膊。 2. 手臂側舉時感覺痛楚無力。 3. 肩膊活動時出現聲響。 4. 日常活動例如梭理頭髮或伸手摸背脊等受到限制。 在確診前,醫護人員先要排除其它可造成肩膊痛楚的疾病,例如頸椎病等。 之後醫護人員會檢查受影響肩膊的活動能力,尤其是注意肩胛骨跟上臂骨之間的活動比例。 有效的臨床檢驗方法為Empty-Can Test及Full-Can Test。 兩種檢驗方法都是讓患者將手臂水平伸直向前45度,然後測試及跟另一邊手臂比較力量。 進行Empty-Can Test時,患者要將姆指向下 (圖1 → 2)。

  7. 2021年12月9日 · 政府於2021年11月3日公布第三針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安排,合資格的免疫力弱病人和較高感染風險者,由11月11日起可免費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他們11月5日起可在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站預約打針。 上述群組若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領取「即日籌」,或在公立醫院的接種站打針,則毋須預約。 政府估算優先安排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的組別人數有186萬人,而現時復必泰疫苗存貨為約177萬劑,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被問及復必泰疫苗會否不足時稱,可優先接種第三針的人並非全部在現時已要打針,短期內疫苗供應足夠,政府留意疫苗供求情况,與藥廠保持溝通,並適時作出安排。 資料來源:〈免疫力弱及較高感染風險者11月11日起可打第三針 本周五起預約〉,明報,2021.11.03. 例題示範.

  8. 2015年10月2日 · 八仙嶺山火的老師護送學生脫離火海卻不幸犧牲性命、福島核事故五十死士甘願冒生命危險留下來為電廠緊急維修──因為有人肯留在最後,所以才拯救了無數寶貴的靈魂。 試想像,若人人皆爭先恐後,不願留在最後的位置,無人肯承擔責任,可想而知,一條隊伍必定會變得混亂不堪,而那些陷入危難的人之命運也不堪設想。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種緊跟着前人如綿羊般盲目亂竄的處世態度,雖然能為人帶來一時的利益與安逸,但卻奪去了人之為人求變、求進步、求突破的機會,甚至拖倒社會前進的步伐,令人逃避他們皆當負的責任,對個人、他人與社會都帶來極大禍患。 這種消極的態度並不是我們應推崇的。 我們需要的,是不畏險阻、不怕吃虧,甘做第一,甘做最後的勇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值得過活的人生。 圖:資料圖片. 文:黃蕊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