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本季0
    0
    0
    0
    0
    0
    賽季 202334
    0
    0
    1
    0
    34
    終場
    9月 5日@丹麥
    L
    0 - 2
    2:45 下午 EDT
    9月 8日vs西班牙
    2:45 下午 EDT
    10月 12日@塞爾維亞
  2. 近年有團體於盂蘭節期間舉行「盂蘭文化節」,圖為「搶孤競賽」活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年農曆七月,香港很多地方都會舉行盂蘭節相關活動。. 居民會在街上燒街衣,超渡孤魂野鬼。. 不少廟宇道堂也會舉行附薦法會,表達對往生親友的思念 ...

    • 文化承傳 Cultural Heritage
    • 非物質文化遺產旨在承傳
    • 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承傳」包含了「文化」與「承傳」兩個元素。「文化」是指人類通過學習而得來的生活與行為方式。每一個群體、族群都擁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幫助群體適應及生存於其所處的自然生態及社會環境裏。「文化」可理解為「物質」(如古蹟、建築)與「非物質」(如音樂、節慶、技術)兩類。「承傳」則是指由上一代傳授,而下一代願意繼承學習的過程。 「文化承傳」的意義在於增進下一代對歷史和傳統的認識、加強對國家的歸屬感及認同,並反思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對現今世界的影響。 近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將集中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傳工作。

    1972 年,聯合國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其內容主要是針對保護與文化相關的實物,並沒有提及對非實物的文化遺產的保護。1980 年代,人們發現在全球化趨勢下,一些民間傳統如果沒有得到保護,就會消失得很快。為了與衝擊抗衡,很多國家開始提倡保護弱勢文化,鼓勵保存文化多樣性(cultural diversity)。 2003 年 10 月,聯合國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在兩年多的時間裏,30 個國家加入公約。 2006 年 4 月,公約正式生效。根據公約的界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群體或團體的文化實踐、表演、知識技能和傳統文化知識。定義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一定要代代相傳,已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二是主體必須是一個族群或個人,他們所承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使他們產生認同感、身份和歷史...

    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提高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重視,鼓勵社區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確保文化傳統得以持續發展。港府在過去推出了多項重要措施,包括進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編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此外,相關部門鼓勵社區參與保護、推廣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2018年,香港立法會同意撥款港幣三億元以推行資助計劃,支持相關團體舉辦不同類型的公眾教育和推廣活動,讓更多市民認識珍貴的文化遺產。 政府公布的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涵蓋共20個項目:

  3. 新三座大山 Three Big Mountains (new) 泛指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三個內地面臨的重大民生問題。. 以往城鎮工人依靠所屬單位提供醫療、住屋及教育福利。. 改革開放後,政府推行巿場經濟體制,對上述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社會服務實行市場化改革,城市中下階層需 ...

  4. 結合科技 加速發展. 現今科技資訊高度流通,世界發展瞬息萬變,發展文創產業不單需要結合文化與商業,同時需要加入科技此重要元素。. 面對此趨勢,英國、南韓、台灣等經濟體均制訂政策,積極鼓勵藝術界與科技界的合作,推動產業發展。. 亞太藝術創意 ...

  5. 內地新生代追星文化. 近年內地的追星文化愈趨熾熱,不同於以往的歌迷影迷,新一代的「粉絲」*除了觀看偶像的電影、演唱會、購買其音樂作品、代言及周邊產品外,更熱衷加入「粉絲團體」。. 「粉絲」會積極發起活動,探班、接機、製作偶像紀念品等,以 ...

  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2006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後,特區政府委聘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進行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最終有480個主及次項目納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2017年,政府選取其中20項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

  7. 2021年7月21日 · 具體而言,文化及創意產業包括以下11個組成界別:藝術品、古董及工藝品;文化教育及圖書館、檔案保存和博物館服務;表演藝術;電影及錄像和音樂;電視及電台;出版;軟件、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設計;建築;廣告;娛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