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精神病患者日記 電視 相關

    廣告
  2. 立即登記成為會員,享受由西貢地區康健站提供的多項服務. 西貢及將軍澳的居民或工作人士可帶證明文件到中心登記會員,作免費基本健康風險評估及諮詢

    • 服務内容

      提供三大層面的預防疾病服務

      包括健康風險評估

    • 聯絡我們

      歡迎致電或電郵與我們聯絡

      多個服務地點

    • 會員資訊

      成為會員均可享受以下精彩待遇

      免費健康風險評估服務等

    • 關於我們

      提供以社區為本的基層健康服務

      提升市民對預防疾病的意識

  3. Local 24/7 Crisis Phone Line 614-276-CARE. Need Help Immediately? Call Us To Speak With A Licensed Clinician.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19日 · 韓版紙房子Voice導演金洪善執導,《精神病患者日記編劇劉勇率領編劇團隊。 據知該劇會加入不少新元素,而在預告片開頭「教授」望向牆的一幕,已出現原版達利面具以及新加入的韓國傳統面具。 《Money Heist: Korea – Joint Economic Area》預計今年在Netflix上架,期待韓版產生的新火花! Photo/《Money Heist: Korea – Joint Economic Area》預告片截圖. Netflix西班牙犯罪劇《紙房子》(Money Heist)最終季播出後,相信劇迷都好期待將會推出的衍生劇《Berlin》,以及由韓國翻拍的《紙房子》。

  2. 2023年7月8日 · 五十歲的楊瑞玲患有精神分裂症二十五歲第一次病發當時她由加拿大回流香港攻讀博士因為適應不了環境轉變壓力很大中出現妄想及幻覺 。 楊瑞玲:「我會想新聞頭條是否在說我當天的情況,例如電視某一些鏡頭有一些對白,他們說的那些對白會否在說我,那時候思緒比較混亂,所以分不到真實世界和虛幻世界。 減少悲觀情緒、抑鬱有五粒,精神分裂有兩粒。 瑞玲花了十年調整藥量及種類,現時情況穩定,定期到公立醫院覆診。 她形容自己比較幸運,最近九年都由同一位主診醫生跟進,不過,她說曾經歷醫生匆忙看症的情況。 楊瑞玲:「我剛剛病發時,醫生很多時候看著電腦聽你說話,他盯著電腦,輸入病徵。 『你沒有幻覺? 有沒有妄想? 有沒有? 』問完了,打完字,『你穩定了,出去拿藥吧。 』」

  3. 2023年7月31日 · 2023年7月31日 14:09. 【Now新聞台政府計劃將有條件釋放令擴大至自願入院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者有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接受本台節目時事全方位時稱有病人反映措施令他們卻步不敢求醫亦有委員認為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提供支援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阮淑茵:「 (有病人)更猶豫到底要不要進入精神科的醫療系統所以說的是現在的措施可能是處理自願合作的病人而其實他本身已經可以在醫院內一直接受治療直至他合適的情況才出院但帶來的負面影響我看到未實施已經有負面的影響是更大所以真的希望政府能考慮清楚

  4. 2023年11月22日 · 【Viu】19日下午約6時,一名女性闖入音樂劇劇場後台向演員揮刀,導致Super Junior圭賢受傷,該名女子涉嫌「特殊脅迫」當場被警察拘捕。 即睇Viu《K1韓娛新聞 2023》!

  5. 2023年7月9日 · 2023年7月9日 12:29. 【Now新聞台精神健康問題近日再度惹起社會關注有精神病復康者表示希望社會可以接納他們Sarah:「每次與僱主說我有情緒問題的話他們稱可以了』、『你可以回去等消息』。 這個消息有時一等就是半年,但精神分裂症康復者Sarah依然沒有放棄重投社會。 她接受職前培訓,又修讀保安、陪月等課程,最終找到酒店及墳場的替假保安工作。 Sarah:「我都不想靠綜援,都想依靠自己努力得回來的成果。 其實我們情況不差,亦肯學肯做,都會有一片出路。 鄰舍輔導會稱,現在仍有約80名精神病康復者待業,會提供訓練及支援推介穩定求職者。

  6. 2023年7月31日 · 【Now新聞台】題目:「有條件釋放」精神病患者 now.com 新聞 財經 體育 Viu MOOV Now TV MEDIA.NOW.COM now 新聞 新聞台直播 港聞 兩岸國際 娛樂 生活 科技 財經 體育 事件追蹤 評論節目 新聞專題 0 0 0 ...

  7. 2015年5月18日 · 0. 【新聞極客精神病人難購醫保 或涉歧視. 2015年5月18日 09:30. 【now新聞台醫療保險愈來愈普遍但在香港情緒病和精神病超過九成半保單均不承保病人若不想付高昂醫療費只能向公立醫院求助但在外國情緒病及精神病普遍承保有病人就向平機會投訴被歧視。 巿面有上千款醫療保險,患上不少奇難雜症亦獲賠償,反而都巿人常見的情緒病和精神病,則很難找到保險公司承保。 本台看過多間銀行及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單張,不會就心理、精神或神經疾病作賠償。 其中一間指神經錯亂不是承保事項,有銀行甚至具體地列出抑鬱、焦慮、厭食、精神分裂、行為失常、失眠、神經衰弱等治療均不受保障,即使涉及45萬僱員的公司團體醫保,情緒病同樣不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