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15日 · 位於半山法定古蹟的景賢里已有80多年歷史,採用嶺南三合院式佈局,富有中國建築特色,同時在結構、用料和設計上糅合了西方建築風格。 多部電影曾在此取景,如國際知名的電影《江湖客》及港產電視劇《京華春夢》。 景賢里將活化為「景賢里‧養生殿-基於普洱茶、中醫藥」,將設有課程、身心靈活動、嚐茶和餐飲服務,推廣可持續健康,加深大眾對普洱茶、中醫藥和藥材的認識。 + 15. 景賢里. 地址:香港灣仔司徒拔道45號.

  2. 2022年6月15日 · 發展局於本周二(14日)公布第六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活化計劃)四個項目申請結果,當中批出景賢里法定古蹟給團體推廣普洱茶和中醫藥,而馬灣

    • 保育歷史文物的意義為何?
    • 什麼是可持續保育發展目標?
    • 不應以「旅遊」作為「保育」大前提
    • 連「保留」都難 遑論「活化」
    • 古蹟辦權力受限難以平衡「發展」
    • 文物保育應以市民需要為中心

    「凡走過必留痕迹,文物也是,這是我們生活的痕迹。」本土研究社成員鄭捷龍認為,歷史建築、文物是一種文化的承傳,能夠豐富本地人對社區、城市或族群的想像。文物建築可謂一種本土歷史文化,常道是「歷史」、「文化」等概念都較為抽象,對於城市發展似是沒有實質用途。但事實上,歷史是一個國家或地方發展的過程,發展的前景永遠是未知且模糊的,而前人的經驗則具參考價值,「很多時候,看那些文物會發現以前的人是怎樣走過來的,一個時代如何生活,也是文化的承傳。鑑古知今,我們可以更立體地解釋一事一物。」鄭捷龍表示,文物能帶給香港的意義很多,而市民對於自身城市的印象十分模糊,當他們研究城市發展史時,沒有文物的存在將會很「枯燥」。 以上的概念或許還是有點籠統,沒有文物建築的存在如何令研究城市發展變得枯燥?實際上「歷史建築」應該...

    香港文物保育的迷霧在回歸後逐漸散去,李浩然表示,轉捩點在於由「80後」所主導的天星碼頭、皇后碼頭保育抗爭。香港經濟發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飛,市民開始擁有穩定生活後,追求的不再是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的生理及安全需求——食和住,而是開始對社會有要求,追求高層次的理念。另外,當強調「陸港區隔」的政治抗爭運動逐漸與本土思潮扣連,新一代香港人對本土文化形成強烈的歸屬感,本港文物保育的進程才開始明朗化。 李浩然說:「如今再看究竟要保育些什麼,有一個更加明確的答案,從社會角度不再是阻止人們流動,現時在經濟上是更長遠的目標——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5年提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強調文化是其中一項推動可持續的要素,並指出每個國家...

    立法會於今年5月初討論有關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的問題,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提出,政府應將配水庫打造成旅遊景點,以顧及市民及香港旅遊業未來的發展需要。記者與李浩然談到這件事,他立刻表示:「唉,整天都用這些老套的方法,這些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想法,做不到的!」他表示以吸引遊客作為保育的大前提是錯誤觀念,是將自己的文物、文化送給外人,以他們的要求為先,前水警總部「1881」的「活化」便是一個實例。 為了不讓本地歷史建築淪為旅客打卡熱點,商經局局長邱騰華當日便在會議上指出考慮將配水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可能性。「活化歷史建築」的概念於2004年由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提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則由政府於2008年推出,主要將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活化成其他用途,並讓非牟利機構提交活化計...

    例如馬灣芳園書室及灣仔景賢里,這兩個項目均多次流標,「景賢里在山上,(交通)配套不太足夠;還有芳園書室,平常到馬灣都有很多限制,那個位置也不是公共交通可以直達的地方。」鄭捷龍表示,雖然最初數年都會有政府支持,但之後便需要自負盈虧,並非每間非牟利機構都有足夠資金做到。因此,他認為政府應負上較大責任,若某項目營運上較為困難,政府需要「包底」,「重點就是,對『自負營虧』不應太嚴格,我想提出一個重點就是古蹟是公共財產,政府責無旁貸。」 從數字上可見,可被納入計劃的古蹟數量極少。已被評級的古蹟連同法定古蹟一共有1,139項,當中只有1.9%的建築活化。換言之,問題就在於政府如何選擇「可活化」的歷史建築。現時被納入活化計劃的歷史建築大部份為政府建築,如前北九龍裁判法院、前荔枝角醫院、前大埔警署等。 早前...

    政府的消極態度還體現在古蹟辦的權力限制上。古蹟辦在2019年前一直隸屬康文署,而康文署只是民政事務局的其中一個部門。不難看到,古蹟辦是一個地位很低微的機構。2019年,政府將古蹟辦轉為隸屬發展局的文物專員辦事處,「所以,現在可能會好一點,他們有一些權力,文物專員的老闆就是發展局局長,而發展局局長同時也是古物總監。」曾任古物諮詢委員會的李浩然有這番體會。 古諮會與古蹟辦為兩個不同的架構組織,古蹟辦為執行法例者,而古諮會則是一個由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小組,負責為古蹟相關事項提供專業意見。但鄭捷龍認為,即使古蹟辦的架構改變了,權力還是不足,「古蹟辦實際權力還是很小,古諮會又只是一個諮詢架構,對文物保育而言,要與其他部門權衡的時候,力度是弱的,資源也不夠。」 古蹟辦的權力在於將歷史建築評級、推廣香港歷...

    至於改善香港的文物保育質素,李浩然認為公眾參與是必須的,因為該項古蹟的社會價值可以凌駕一切歷史價值,「政府一直以來用了一個傳統方式,重點就放在歷史價值,主要是與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有什麼關係,另一個就是美學價值,是以這兩樣標準來做決定。」若以這兩個價值作決定,有很多歷史建築將會不獲評級,以主教山配水庫為例,李浩然指,它與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無關,在美學價值上亦比較低,因此本來會很「執輸」,但卻被民間的保育需求所「拯救」。再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極力提倡社會價值,而這並非學者可提供,而是需要由公眾及社區決定,「看資訊、收集大部份人的意見,看他們想要些什麼,是很花時間,但結果出來卻非常有代表性。」 現時古蹟的公眾諮詢不太透明,政府雖然增加公眾教育、參觀活動等,但在決定古蹟的去留或用途時,卻沒有包含...

  3. 2019年12月4日 · 政府推出第六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納入兩個法定古蹟,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灣仔景賢里;及兩個三級歷史建築,荃灣白樓和馬灣芳園書室。

  4. 2022年6月15日 · 發展局昨日(14日)公布「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6期計劃的申請結果,今日(15日)各歷史建築,率先開放予傳媒參觀。其中灣芳園書室將活化成為

  5. 2021年5月3日 · 曾多次流標的景賢里有18宗申請。 (資料圖片) 至於啟德龍津石橋保育長廊早前獲立法會財委會撥款,當局指工程將於今年第二季開始,料於4年內完成。 而早前險被拆走的深水埗前主教山配水庫,當局指的目標於今年稍後時間有限度開放予市民參觀。 至於就1444幢歷史建築及340個新項目的評級工作,當局指尚餘210項有待評級,而於已處理的逾1500個項目中,有26項被拆卸或已被大幅度改建,不再作進一步處理。

  6. 2019年12月4日 · 政府推出第六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將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灣仔景賢里;及兩個三級歷史建築,荃灣白樓和馬灣芳園書室。 古物古蹟辦事處介紹,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及景賢里均可新建構建物,惟構建物不可破壞原有建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