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29日 · 相約星期二》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家莫里教授患上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即將離開人世。 一天晚上,莫里老教授早年間的得意門生米奇調換電視頻道的時候,聽到了莫里正參加一檔「夜線」節目的聲音,於是米奇就和這位昔日最為崇敬的教授聯繫上了。 並在老教授逝世前的這段時間的每周星期二上門聆聽老人在生命最後階段的人生教誨,冠名為《相約星期二》。 莫里老教授所患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是肌肉神經方面的絕症。 這種病的症狀是患者肌肉逐漸萎縮、癱瘓、吞咽困難,直至呼吸衰竭而死。 莫里老教授在自己的生命最後彌留之際,卻選擇不同於常人的態度來面對生死。 而這正是我們這些正在活著的人好好借鑑和學習的。 一、死是自然而然的,思考死亡,直面死亡.

  2. 2023年10月28日 · 相約星期二》講身為體育記者的作者,得悉大學時代的Sociology(社會學)教授Morrie Schwartz患了ALS(漸凍人)症;而他畢業多年,幾乎忘記這位好老師,於是,一盡責任,從老遠去探望Morrie,誰料……Mitch正處於人生彎曲高低之際,重遇這位老人家,兩人有說不完的生命話題、脫不掉的歲月感觸,可惜,無情的事情在Morrie的身上,終於發生,可以怎樣…… 人的一生,可能在持續燃燒,也可能在身心腐壞,可以控制嗎? 生存,本來就是很沉重的責任。 做人,最大的失敗在於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為何這樣過日子? 但當你知道以後,快樂才化為更大的快樂;痛苦,也不再是痛苦,這些都是《相約星期二》的思潮。

  3. 2023年10月5日 · 相約星期二》(Tuesdays with Morrie)海報有點題三句:「學習付出愛、接納愛,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這一課,也是Morrie一再向Mitch提到的:”Do the kinds of things that come from the heart.”

  4. 相約星期二2016年12月1至11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演出第二十一度公演,由古天農導演、原定鍾景輝飾演慕理教授,惟因鍾景輝身體抱恙,需要充份休息,未能參與是次演出。

  5. 2023年11月3日 · 相約星期二》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慕理在一九九四年罹患ALS漸凍人症,一年以後與世長辭。 作為慕理早年的得意門生,明哲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期間,每周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老師的醒世箴言綴珠成鏈,冠名《相約星期二》。 該書出版即高踞美國最佳銷量榜,全球銷量近二千萬本。 翻譯至全球暢銷的多國版本,包括德文、法文、中文、日文、韓文等三十一種語言,又改編為大受歡迎的電影及電視劇。 而舞台劇版本由作者 Mitch Albom 及美國著名編劇 Jeffery Hatcher 編寫,在外百老匯上演,廣受歡迎。 粵語版本由已故藝壇才子陳鈞潤翻譯,藉著他的妙筆在舞台上延續這份感動。

  6. 2010年5月14日 · 一次偶然在電視節目中得悉大學教授慕理身患絕症不久人世,於是相約每個星期二來到教授病榻前,聆聽老師彌留之際的教誨,重新學習愛、人生 ...

  7. 《相約星期二》是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創作的自傳式長篇紀實小説。 該故事真實地講述了作者的恩師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辭世前的14個星期的每個星期二給米奇所講授的最後一門人生哲理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