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胡.說樓市》早前就參觀了一個位於 沙田第一城 49座的凶宅單位,單位原則兩房單位,實用面積304呎。 位置上最貼近馬鐵站,大約步行五分鐘已能前往。業主開價388萬元,相當呎價12,000多元,較現時沙田第一城類近兩房單位550萬,低了接近三成。 入到單位,跟一般 二手樓 分別不大,感覺光猛。

    • 內地人入市考慮
    • 內地入市情況
    • 胡‧說樓市 X Roots按揭獨家優惠!

    從從政府「買家印花稅」數字反映,去年首11個月累計僅錄得603宗「買家印花稅」個案,總稅收約15億元,這個規模比起2017、2018年,當時按年超過3,000宗的個案、稅數達80-90億元的水平,顯然是回落了不少,也間接反映內地人入市熱欲大不如前。

    1. 通關前的入市熱情

    我們翻查《胡.說樓市》編輯部翻查了內地人熱門置業熱點,抽出了九龍站、奧運站及啟德站合共13個屋苑,來看看內地人入市比例,也發現即使在中港難以通關的2022年,有部份屋苑的買賣,均由內地同胞主導。他們入市的熱情可能減慢,但未至於完全絕跡。其中,奧運站「瓏璽」,在過去一年錄得15宗註冊成交中,有14宗均由國語併音買家購入,佔比高達93%,遠高於九龍站上蓋物業,成為內地客最鐘情的物業。 緊隨其後有「瓏璽」毗鄰的「一號銀海」,期內錄得25宗註冊成交,當中12宗由國語併音的買家購入,佔比48%,也高於九龍站「天璽」及「擎天半島」。至於啟德站的「龍譽」、「Oasis Kai Tak」則原來也有接近30%。這些在內地已具一定知名度、位於鐵路站上蓋、同時也屬新發展區分的地區,在通關後,固然會成為內地人置業首選,但通關前的數字也反映,他們比例較以往少,但又未至於不見踪影。

    2. 放寬境外專才印花稅後

    特首李家超在上場後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只要他們在港置業,居港七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就可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跟香港首置買家看齊。當然一個要等追七年才可退還的稅項,對吸引內地人是否有吸引力? 政策上配合會否成為新一輪催化劑,這一點也值得我們觀望。 若以註冊日期作劃分,排首兩位的屋苑「瓏璽」及「一號銀海」,有四宗及兩宗國語併音買家,在《施政報告》落實豁免境外專才計劃印花稅後才入市,佔成交量分別為27%及8%。啟德站的「龍譽」及「嘉匯」各有3宗,佔成交12-13%,以至九龍站的「擎天半島」及柯士甸站「the Austin」則分別各有2宗,佔成交5-6%。 還有一要留意,通關後的本港樓市,也不排除會令早年入市的內地同胞趁機沽貨套現,跟本地沽盤同步競爭。因為當內地客入市的同時,亦有人選擇在二手市場出貨。純粹以「瓏璽」及「一號銀海」兩個屋苑為例,內地同胞出貨的比例,分別佔成交53%及16%。所以通關是否一定利好本地樓市? 上述因素絕對值得大家衡量。

    自《胡‧說樓市》專頁開通以來,我們不時收到谷友來訊查詢不同置業疑難,當中按揭是最常遇見的問題。有見及此,我們連同網上一站式樓按比較平台「ROOTS上會」找來獨家按揭優惠!《胡‧說樓市》谷友將尊享AI按揭評估,輸入所須資料後,可得悉自己的可負擔樓價,提升上會機率,而透過指定連結成功申請按揭,包括新盤、二手樓、村屋、新居屋、綠置居等,都有機會獲取最高$7,000的禮券獎賞,無論新按揭申請、轉按、加按都適用! 申請與領獎詳情,請按以下連結跳往:

  2. 1. 立刻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觀看最新揀樓影片分析! 平台大過單位面積六倍、一房開價平過開放式,這些既奇怪卻有趣的故事,都在2024年首發新盤,由宏安地產發展的黃大仙「薈鳴」出現。 這類透過 舊樓併購重建 ,不受預售樓花同意書規管的項目,在我們在查閱其樓書時,卻再發現一些更意想不到的事。 本文目錄. 樓書標明地段合併發展尚未獲批. 倘未獲批,或須砍掉練,但機會很微. 舊契樓不受預售樓花同意書規管. 如果你有按揭申請問題,都可以向我們查詢. 胡‧說樓市 X ROOTS按揭獨家優惠! 想知更貼身嘅資訊?

  3. 香港仔南灣御園地下, 港島區, 香港仔 / 鴨脷洲 70 車位 詳情 iEriclai 4 週前 iEriclai 4 週前 買盤 隨時睇樓 $5,850,000 ... 畢街全輝樓4樓, 港島區, 上, 中西區 床鋪: 1 浴場: 1 350 住宅 詳情 AliceB 4 個月前 AliceB 4 個月前 租盤 $17,000/月 ...

  4. 地皮2: 牛潭軍營以南、牛潭尾上竹園、古洞恩慈家、清水灣電影 製片廠 位於「牛潭軍營以南」、牛潭尾「上竹園」、及由晶苑地產持有的古洞「恩慈家」,雖然在2019年時未遞交藍圖,但政府認為他們都會積極申請;而位於將軍澳「坑口村」以北的 ...

  5. 2020年樓市大事件 1月份: 新冠疫症拖累經濟 農曆年初一,香港出現一輪搶購熱。不是排隊搶樓、不是搶iphone、而是搶口罩、搶廁紙。一盒五十個價值五十元的外科手術口罩,竟然炒到三百幾元,特首叫大家不用戴,官員戴了也要脫下,但港人經過沙士一役懂得自求多福,自從口罩跟我們日常生活,也 ...

  6. 施永青:資本主義應讓市場保留靈活性 被問到睿峰「保面價,但大幅度回佣」的做法,施永青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香港自由競爭,各適其適,以致買樓時每人的價格都不盡相同,社會應該讓市場保留靈活性,讓交易雙方在知道對方的條件,並真誠認同的情況下簽署合約,認為目前交易的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