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0日 · 港大校友公开信表达三点意见. 港大校长张翔近日卷入多宗投诉,包括未经招标购入宝马座驾、指定美国猎头公司招聘副校长及医学院院长、花5500万大学资金装修教职员联谊会等。 此外,一群自称港大校友和热爱香港的朋友向港大校委会致公开信,表达三点意见:一,港大校委会基于匿名信然后发动调查,必须留意程序的公平。 二,如果校委会主席和校长长期争议对立,对香港大学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建议校委会主席保持中立,不参与主持有关会议.三,建议由香港大学最高负责人校监即是特首,委任有关委员会进行调查,并非由校委会主席主持下的校委会作安排,保证程序的公平。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香港新闻频道.

  2. 2020年11月3日 · “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央将进一步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 有中央的支持,有良好的基础,有独特的优势,香港面临千载难逢的“十四五”机遇。 然而,一些人却危言耸听,把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说成是“内地化”“边缘化”。 如此论调,似是而非,值得警惕。 历史是最好的说明,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40多年前,改革开放大潮湧动,香港成为联繫内地与世界的纽带。 香港在为内地带去资金、技术、经验的同时,也收穫了广阔的市场、分享了祖国发展的红利,成功实现了从轻工业城市,到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转型升级。

  3. 2023年9月1日 · “状态相关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及应用”是吴宏伟带领团队研究逾二十年的基础研究成果,他参编了全球首部非饱和松散土边坡评估与设计指南,助力香港滑坡风险的显著下降,实现近10年零伤亡的历史纪录。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自5月底启动,候选人名单显示,共有11位香港科学家入围,成绩相当亮眼。 其中,香港理工大学杨彤教授入选数学物理部,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曾晓成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华教授入选化学部,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入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香港科技大学甘剑平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史文中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王文雄教授入选地学部,香港理工大学王钻开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吴宏伟教授入选技术科学部。 此外,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家于君教授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4. 2022年1月20日 · 2022-01-20 04:24:27 大公报. 字号. 【大公报讯】记者常彧璠报道: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马逢国昨日在立法会上表示,建议将所有“中港两地”的描述都改为“内地与香港两地”。 他说,这个描述源于殖民地政府要作出政治分割,把香港放到和中国平等的地位,以此来增加回归时的谈判筹码。 他提出,许多人将“中港两地”解读为“中国内地与香港”,看似没有问题,但亦可误解为香港与中国在概念上对等,理应规避。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林琳亦指出,“中港”实属用词不当,她引述新华社对于新闻报道中相关用词做出发的规定,“不得将香港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亦不宜将内地与香港简称为‘内港’,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京港’、‘沪港’才是正确表述。 ”她呼吁官员与议员以身作则,积极改正惯性错误。 相关内容.

  5. 2021年9月23日 · 守城者》该剧以普通香港警察的个人成长、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为主线,通过小人物的悲欢、大事件的写实和同频时代的视角,宣传“爱国者治港”原则,讲述了香港警察背靠国家、心繫香港,凭借着爱国爱港的信念和身披警服的初心,以专业精神恪尽职守,抒写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 相关内容.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香港新闻频道.

  6. 2022年7月2日 · 1997年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暨宣誓就职仪式全球瞩目,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均须到港出席仪式。 如果两位国家领导人同时乘机抵港,两架专机该如何降落,才能保证两位国家领导人同时出现在欢迎队伍和媒体面前呢? 为此,朱育诚专门用两架飞机模型在办公桌上反复模拟演示。 几经考虑与对比后,研究出“Y”型停机方案,即将两架专机成“Y”型停放,一位领导人从左边出舱,另一位领导人从右边出舱,同时下飞机向中间汇合,然后再一前一后走入两边有欢迎队伍的夹道。 这个别出心裁的方案,让难题迎刃而解。 与指挥提前约定 恪守时间“死线” 众所周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是按分秒计时的。 朱育诚透露,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他担任了中方交接仪式现场的副总指挥。

  7. 2019年5月3日 · 2019-05-03 03:18:48 大公报. 字号. “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乃英敛之创办《大公报》的初衷。 一百多年来,尤其是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救亡图存的历史时期,大公报在高倡爱国图强的同时,更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宣传科学知识,尤其是在推动新文化运动、繁荣新文艺创作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誉为“首举义旗急先锋”的胡适,在大公报刊登《报纸文字应该完全用白话文》,引领全国各地出版物改用白话文的浪潮。 大公报记者 郑曼玲. 出於对大公报价值理念的信任和社会影响的认可,胡适将其视为宣传提倡白话文的“示範园”。 1934年1月7日,在总编辑张季鸾的策劃下,大公报刊出第一篇“星期论文”,便是由胡适亲自撰写的《报纸文字应该完全用白话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