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30日 · 出口》(莊文迪導演講述因社運入獄的女生獲釋後與父親相依相處的故事電影沒有刻意為社運女生說項反而強調維繫親情與獻身社運之間的兩難。 《渡邊人》(賴永昌導演)用楚漢相爭的處境借喻今日尖銳撕裂的政治環境,電影並不全面擁抱抗爭的熱血與正當性,卻突出了對同一事情的正反觀點,與及難以論斷的矛盾。 至於《下雨天》(曾慶宏導演,獲鮮浪潮大獎)和《白沙堆》(楊兩全導演,獲最佳導演),也有部分篇幅提出一種對社會運動參與的再評估,嘗試涵蓋更多種對這幾年香港的政治變故的感想與觀點。 雨傘運動後至今三年多,年輕創作者在政治相關題材上,也似乎步入了一個反思、沉澱的時期;少了直接坦白地批評政權或高呼政治理念,更多的是一種猶豫躊躇、難言得失的態度,與及更關注政治抗爭風眼之外的人物世情。

  2. 2015年6月30日 · 先説人際關係。 《報應》中,王生與心腹保鑣姚啟初(任賢齊飾)的男性情誼密切,這可謂銀河映像作品其中一個特色,不過兩個男人在亭中談天, 感到自己只不過是「阿四」的王太遍尋而至,當中的噯昧實在惹人猜想。 聚焦一點看,王生作為領袖,起初不理下屬及妻子的感受,對於女兒Daisy ...

  3. 2017年8月2日 · 影片在1972年上映,當年被列作限制級,故事描述馬龍白蘭度演的四十八歲孤獨男人,與十九歲豪放少女之間的情事。 二人打得火熱,把一空置單位當作是交歡陽台。 男女情事,本無對錯,戲中男人風度翩翩,男人味濃過DOUBLE ESPRESSO,女孩不是無知少女,反而愛玩愛挑弄關係,挑逗男人。 導貝托魯奇絕不是CHEAP到要拍日活小鹹片,而是想拍巴黎城市燈下的情慾禁忌,從釋放到解放,把1968年五月發生的大規模學生反越戰運動累積下來的乾涸人心,以牛油和愛情來好好滋潤。 《巴黎最後的探戈》是一注麻醉劑,甚至應該是大麻,用來逃脫於現實。 貝托魯奇不只想捕捉青年的激情,還有像他一樣的中年知識份子的惶惑。 所以,由馬龍白蘭度遇上十九歲的瑪利亞施奈德,猶如法國社會面對青年學生的衝擊。

  4. 2017年7月2日 · 故事講述電視台工程人員智叔(吳盂達飾)在直播時段中以炸彈威嚇脅持嘉賓商人高健仁及多名工作人員他要求見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為7年前女兒涉嫌被高健仁姦殺案申冤。 《囧報》記者輝爺(王宗堯飾)聯絡上智叔,智叔在網站直播中說出原委,他取得關於案件最新的有力證據,但礙於同一控罪名不能控告兩次的法例,不能重審,而相關的法例修訂遲遲未提交立法會。 網絡SPIN DOCTOR還可信嗎? 剛剛創刊的《閃報》作風出位,以譁眾取寵的手法博取大眾注意,不斷抹黑和刺激智叔,希望悲劇發生,令新聞更「精彩」! 而輝爺與轉任攝影記者的阿咩(楊淇飾),找到高健仁父親高耀球與特首關係密切,輝爺以非常手法與新聞統籌專員討價還價,換取特首和智叔對話。

  5. www.filmcritics.org.hk › film-review › node潮騷 | 香港影評庫

    2017年6月28日 · 騷. 搜尋. Google. 早前兆基創意書院辦了一個名為「看新浪潮湧」的活動,由香港教育學院主辦,安排了一批來自不同媒介的藝術家以作品回應新浪潮的電影作品(主要是《四百擊》與《斷了氣》),饒有新意,又使人對半個世紀前的法國新浪潮重新思索。. 時間 ...

  6. 2017年6月9日 · 東寶公司的原意是看見史提芬史匹堡的《白鯊》(Jaws)在日本票房報捷,想找人拍一部類似的驚險電影,也想把那些因為電視普及而流失的年輕觀眾重新吸引過來,於是找了當時主要在拍廣告片的大林宣彥。 但他無意複製《白鯊》,反而把 11 歲女兒的奇想變成了電影。

  7. 2015年8月17日 · 入場看《跳躍搜查線3》,不可不說膽顫心驚–––事實上,闊別了七年才開拍第三集,加上第二集封鎖彩虹橋所顯示出來的黔驢技窮、江郎才盡至極的老態,恩田(深津繪里飾)中槍把青島中刀(織田裕二飾)的煽情方程式作廉價翻炒,令到一眾「跳躍迷」看得如坐針氈。 幸好,第三集回復狀態,而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