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11月5日 · 香港電台在十月二十六日宣佈了「世紀粵曲選舉」三十首候選歌曲名單,其中包括三首社團名曲:《花田錯會》、《紫鳳樓》和《夢會太湖》。 本地粵曲社團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例如陳紹棠、錢廣仁、李善卿和何澤民四位香港著名音樂及粵劇界前輩在1915年倡辦研習音樂、劇藝的鐘聲劇社,四人粉墨登場,走遍省港澳各地演出,發揚中華民族固有道德文化,至1919年擴大組織,並擬訂社章,正名為鐘聲慈善社,至今近百年。 一眾社團大部分設有粵樂部,培養不少名唱家,而撰曲人亦不時為社團唱家撰曲,歌曲一旦唱紅了,不同樂社紛紛採用,便成社團名曲了。 《花田錯會》和《紫鳳樓》均是楊石渠先生七十年代的作品。 《花田錯會》的故事源出於京劇《花田錯》,在清代咸豐年間已盛行;而粵劇《花田八喜》和粵語片《花田囍事》都是同一故事。

  2. 2009年9月15日 · 根據詞典注解,「彩排」是指戲劇、舞蹈等在正式演出前的最後總排練。 演、音、舞等演出人員全部到位,一切按照正式演出的要求進行。 一般排練指不着裝不化妝排練,彩排時指要着戲服,要化妝排練,所以叫「彩排」。 電台是上世紀初才出現的事物,戲劇、舞蹈等舞台表演早已有之,因此「彩排」一詞不會源於電台。 說回「彩唱」,我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觀看內地曲藝團的表演接觸過。 去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粵劇慶團圓系列—戲說唐朝」節目之「大唐騷韻」彩唱演唱會,以本地名伶穿着戲服,對唱以唐代為背景的粵曲為宣傳重點。 就筆者所目睹的「彩唱」,當然不是「穿戲服清唱」那般簡單,演唱者還有「身段動作」,但和粵劇演出相比,就是「小魚見大魚」。 相關新聞. 王希瑤 紫君突圍而出 (圖)

  3. 2004年3月16日 · 三月三日本欄談「拍和」和「伴奏」的分別,引用了幾個粵樂常用的音樂名詞。 友人看了該篇拙作,竟然來電追問這幾個音樂名詞的解釋。

  4. 2017年8月25日 · 七歲就開始涉足音樂工作的他,親身見證了香港流行樂壇的興衰,面對那個漸漸忘記了音樂的藝術本質、冷卻了熱情、愈來愈快餐式的香港流行樂壇 ...

  5. 2005年2月20日 · 一曲《誰能明白我? 》深切地勾畫出初踏官場的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上任後的心聲。 他承認擔任官職後,要改變自我、獨來獨往的處事作風。 肩上承受的工作壓力太太雖然理解,但卻不能分擔得太多,因為周局長實行「保密政策」,甚少向太太透露公務,遇有鬱結時,唯有以五樂調劑情緒。 當官改變行事作風. 周一嶽昨日在電台節目中點選一首《誰能明白我? 》,總結他半年來的官場生活。 骨科醫生出身的他表示,為父母官後,自己改變過往的行事作風。 他說:「以前我做醫生,只需要向病人負責,做事可以獨來獨往。 但當官後情況就不然了,社會政策牽一髮可動全身,不論是醫療、社福、衛生政制的改革,他均需要細心地聽取各界意見,尋求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政策。 他承認要制定各方滿意的政策很困難,每件事總有犧牲的一方。

  6. 2019年3月9日 · 從13歲起,Thomas Quasthoff就跟隨啟蒙老師Charlotte Lehmann學習,29歲時贏得權威的世界級歌唱比賽ARD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獎項,之後更逐漸將包括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Tchaikovsky Competition)在內的重要獎項收入囊中。 進入古典樂壇大門的他,事業如乘火箭般快速飆升,迅速成為歌唱界和唱片公司的寵兒。 「相對來說,贏得比賽容易,難的是如何一直保持水平。 」Thomas Quasthoff坦言自己非常努力,也總在對的時候碰到伯樂。 例如著名指揮Helmuth Rilling就帶他出征美國俄勒岡巴哈音樂節,助他開展美國的事業版圖。

  7. 2015年8月9日 · 放大圖片 慕德與前DJ鄧慧詩已拍拖一年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文釗)葉家寶、和平、小湛、黃夏蕙、慕德與鄧慧詩等人昨日出席詠藜 ...

  1. 最愛 Live Concert音樂精選 蔡依林 相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