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9月25日 · 20年前,香港保釣烈士陳毓祥,在釣魚島宣示中國主權時不幸身亡,遺下太太及一對年幼子女。今日是陳毓祥殉難20周年,「全球華人保釣聯盟」為他舉辦紀念活動,並將鮮花撒落大海,紀念他的英勇事蹟。

    • 北美「老保釣」回流香港
    • 切割式的國族認同
    • 建設民主中國熱情淡去

    而經歷保釣運動後,留學生大多對內地社會充滿好奇。當北美保釣運動的消息傳至內地後,中國政府邀請全美「保釣」運動委員會總召集人李我焱參加國慶觀禮活動,其後1972年、1975年相繼舉辦回國團,當時在美國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任職助理教授的張剛信(城市大學前校長)亦有參與。 然而,北美保釣運動同樣在1972年美國宣布釣魚台「歸還」日本時陷入低谷。當時剛到美國讀書的雷鼎鳴指出,北美保釣熱潮退卻後,部份學生認為只有統一和富強的中國才能真正解決釣魚台爭議。這種想法令很多中國海外留學生回國建設,但在七十年代初,新中國剛走出文革,物資匱乏,國內的學術環境並不完善,部份回流的知識份子因而難以發揮專業知識。 其時,香港正步入經濟轉型期,政府預期未來將以高科技與商業為主,於是乎在1986年選址清水灣興建香港科技大學,...

    在英殖資本主義社會下生活多年的港人,前有「六七暴動」的社會記憶,後又在八十年代初嘗民主果實,面對剛走出文革階段的內地,多多少少都有些五味雜陳。其時,全球正值第三波民主化(1974至1992年)浪潮,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弊端逐漸顯現,「隔岸觀火」的香港知識份子對內地政體有所保留,但作為中國人,香港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香港回歸問題是由英帝對滿清政府的侵略而生,沒有理由承認英國對港主權。在這種政治現實和國族認同感的拉扯之下,部份認同中華民族的知識份子因而「創造性轉化」(creative transformation)出一種切割式的國族認同—借領土回歸推動社會民主變革,同時在社會變遷中保持對「中國文化」的基本認同,但「不等於認同任何現存的政權或政黨」。 這種「民主回歸」的論述由原屬「社會派」的匯...

    「六四事件」後,港人對建設民主中國的熱情默然淡去,亦加劇對香港回歸的擔憂和對中共的失望,在前途未明的情況下,不少人只好選擇離開。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六四事件」後的五年,共有約30萬港人移民外地,而1989年的香港只有568.6萬人。支聯會的綱領更在「建設民主中國」後加上「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等質疑中共政權的標語,其後更逐漸演化為「愛國不等於愛黨」,更深入民心。 其時,保釣運動亦陷入沉寂。區伯權指出,在八十年代中期,保釣運動失去了七十年代初期的激昂情緒,保釣支持者只好由「前線」的示威活動轉到「幕後」工作,推動軍票、強迫苦役勞工、慰安等向日索償活動。而現時的「保釣行動委員會」,正是前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在1990年創立的,他聯合法律界人士與區伯權等人延續「保釣」...

  2. 2021年5月30日 · 當時的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多由國粹派出任,1973年會長是陳毓祥,1974年更是由國粹派包辦學生會職位,倡議學生多認識國內發展,又舉辦回國觀光團,藉此強化學生的國族認同。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6年7月8日 · 召集人陳毓祥與其餘4人跳入釣魚島海域示威時,陳毓祥遇溺身亡。 那一幕,年長輩的香港人不會忘記。 自此之後,香港保釣人士計劃每年都到釣魚島,但往往出發時,被政府部門截查,例如2010年食環署上船查鼠患;海事處又指從事非捕魚活動。

  5. 2016年8月2日 · 陳毓祥幼子陳安立爆肌出浴 《三一如三》做主角:得兩個月操大隻. 撰文:林通賢. 出版: 2016-08-02 16:19 更新:2016-09-12 16:49. 2. 由nowTV做主持開始入行,Brian順理成章主持ViuTV其他節目包括《體育係》。. 在新劇《三一如三》亦有騷肌場面,身型fit過不少電視小生 ...

  6. 2017年3月29日 · 父親陳毓祥(下圖中)在Brian 8歲時離世,Brian坦言最感激是身兼父職的媽咪給予的自由,從小到大都放手讓他做喜歡的事情。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7. 2017年6月1日 · 這世代間的代溝,列明慧說自己有這樣的一個比喻:「我做學生會那年,當年陳毓祥就去釣魚台宣示主權,跳了下海殉道,遇溺死了。 當年在學界也有很大的反嚮,當年的老鬼走出來要嗌釣魚台是中國的領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