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31日 · 孤立訓練動作對背部肌肉提供最少的刺激然而這些類型的訓練動作可以幫助針對一些較特殊的背部肌肉它能有助於提升訓練的成效並為背部肌群帶來平衡。 背部孤立式動作包括: 1.面拉(Face pulls) 2.反向飛鳥(Reverse flyes) 3.直臂下拉(Cable straight arm pulldown) 4.啞鈴單臂划船(Dumbbell one-arm row) 引體向上和背闊肌下拉訓練動作,將能有助於增加背部的寬度,而划船訓練動作,例如坐姿划船、啞鈴划船和後三角肌划船(Face pulls),都可以增加中背部的厚度。 本文獲「運動星球」授權轉載,原文: 擺脫背肌無力的現象! 懂得運用9個必練動作讓背部肌群的成長更有效率.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2. 2016年9月8日 · 如果是在寒冷天氣,則要延長暖身時間,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大腿後方肌肉拉傷、腳踝扭傷等運動傷害。 運動後不要立刻停下來,應該進行5~10分鐘的低速、快走,接著做「靜態伸展」來收操,放鬆因為運動變得緊繃的肌肉,如此除了減少延遲性肌肉痠痛,更能預防運動後心臟問題的發生。 如果本身有關節問題,如膝關節退化或腳踝扭傷的舊傷,更應該針對舊傷部位進行約15分鐘的冰敷,降低關節的發炎反應,以避免不適。 新的研究指出,如果要連續進行耐力性訓練或比賽,運動後下肢10~20分鐘的冷水浴,能夠促進運動恢復、減少痠痛、增加運動後的舒適程度,讓身體能在迎接下次跑步時保持在最佳狀態。 二、多快最健康? 儘管許多文獻研討提出一個共通結論:中等速度的跑步(每小時9.6~11.2公里)對健康有最大益處。

  3. 2023年3月15日 · 1. 將雙手緊貼在牆上,雙腳採前後站姿 (要拉伸的腳擺後面)。 2. 前腳膝蓋微彎,後腳伸直且腳尖對齊膝蓋方向,感受後腳拉伸,可以維持30秒。 3.交換雙腿,兩邊輪流拉伸。 一面牆解放痠痛的小腿! 小腿拉伸放鬆運動3步驟(圖片來源:陳鈺泓醫師) 睡前做一下更好入睡! 放鬆緊繃「大腿肌」 每天久坐久站、姿勢不良,大腿前側是很多人都很緊繃的肌群。 過度緊繃的肌肉會讓入睡時身體較難放鬆,睡眠品質也會受到影響。 來試一下放鬆緊繃大腿肌吧! 1.手支撐在一個穩定的物件上,例如桌子、椅子、牆壁. 2.將同側手拉住同側腳,使腳跟盡量碰到屁股,並讓大腿保持與地面垂直. 3.兩腳大腿之間不要有空隙. 4.感受大腿前側被拉伸的感覺,每個動作維持 15~20 秒後換邊。 睡前做一下更好入睡!

  4. 2017年5月31日 · 在這邊我們先簡單點出 骨盆後傾的幾個重要特色:本文重點的「腰椎曲線平直」、駝背、扁臀,以及衍生而來的相關症狀如腰酸、腰痛、肩頸僵硬、頭痛……等。 相信這些都不會是每位愛運動的型男、美女們想呈現的體態形象,也沒有人想在跑步後反而換來一身疼痛。 腰椎問題不等於骨刺與神經壓迫,肌肉常是關鍵. 基本上,腰椎曲線平直以及骨盆後傾是常常伴隨出現的問題,但無論這些問題是否同時出現,所造成的慢性腰痛常常都很讓人困擾,也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自己是否罹患了腰椎的退化性關節炎或椎間盤突出。 但其實我總是反覆地強調一個觀念: 不要太早就認定自己的腰痛是骨骼或神經問題,肌肉以及其他軟組織才是最常見的兇手!

  5. 2023年7月26日 · 如果常常工作完、白天起床會手麻的話,可能就得注意囉! 辦公室 Setting 超重要! 事前預防勝過事後治療. 「做任何伸展、運動來舒緩不適,都不如姿勢端正來得重要」林嘉韻醫師一語點醒夢中人。 醫師也提供了黃金原則 ——「3 個 90 度」。 「3 個 90 度」 「腳踝到小腿」、「小腿和膝蓋」、「髖關節和腰」三段都呈現垂直的 90 度(圖/翻攝自「女子學」) 椅子高度及坐姿,必須讓「腳踝到小腿」、「小腿和膝蓋」、「髖關節和腰」三段都呈現垂直的 90 度,才不會身體歪斜導致肌肉用力不均。 上半身 :鍵盤盡量靠近身體,使肩膀到手肘自然下垂,並將手肘稍微夾在胸部側面,較能避免肩膀不自覺前傾,背也不會被拉長成圓肩姿勢。 手肘到前臂若能有靠放的位置更好,對長時間需久坐打字的辦公室族更省力。

  6. 2023年8月9日 · 一分鐘幾下? 好處有哪些? 「超慢跑入門」馬上看. 超慢跑的速度慢的特點,可以以約6~8公里/小時的速度來(和健走速度差不多),不會讓人感覺過喘、累。 而這樣的速最大心率介於60~80%(較適合減脂的心率區間為最大心率的70~75%),因此有助燃脂。 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 2023-08-09. 1.超慢跑好處. 2.誰適合做超慢跑? 3.超慢跑姿勢. 4.超慢跑傷膝蓋? 膝蓋痠痛? 5.超慢跑要多久才有效? 6.運動後注意事項. {DS} 由日本紅到台灣的「超慢跑」,又可以延伸為「原地超慢跑」「節拍超慢跑」,為低強度、步伐不大的跑步運動,甚至速度慢到可以邊看電視、聊天。 而且超慢跑不需要雙腳騰空,只需交替踏步,因此不會像一般跑步那麼累。

  7. 2024年1月9日 · 1. 游泳: 游泳是一種低衝擊性的運動,可以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 在水中運動可以提供支撐,同時減輕關節和脊椎的壓力。 2. 步行: 輕度的步行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保持關節靈活性,並且是一種低衝擊性的有氧運動。 使用合適的鞋子和選擇平坦的路徑可以減少對脊椎的負擔。 3. 騎自行車: 騎自行車有助於增強腿部和核心肌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