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29日 ·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卡爾博士(Dr. Renee Carr)表示,這是因為劇可以讓觀眾的大腦分泌與上癮有關的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 對在的劇產生偽上癮感. 卡爾博士說:「當在從事諸如劇這類令人享受的活動時,你的大腦會分泌多巴胺。 這種化學物質能給身體一種自然、內在的歡愉回饋感,這種感覺會再加強人們對該活動的持續參與。 這就像是大腦在跟身體說:『這種感覺很棒,你應該繼續做! 』」 「當你在你喜歡的影集時,你的大腦會持續分泌多巴胺,你的身體會感受到宛如吸毒般的飄飄然感。 出於對多巴胺的渴望,你會對在的劇產生一種偽上癮感。 「造成海洛因和性愛成癮的神經元通路和劇成癮的神經元通路一樣,」卡爾博士接著說:「你的身體不會歧視快感,它會對任何能持續分泌多巴胺的活動上癮。

  2. 2020年4月1日 · 連假推薦影劇清單:10部值得一看的懸疑犯罪片. 連假在家不知道該做什麼嗎?. 2019年有10大經典懸疑、犯罪片,歐美、亞洲皆有好作品,挑一部在家體驗緊張刺激的劇情吧!. 少數派. 在家不知道要做什麼?.

  3. 2023年9月22日 · 1. 渴望認同者. 這些人視他人的認同為生存的唯一價值,當對方具有評價的權力時,他們會不顧自身的感受,滿足對方需求,只為了得到肯定,這時更容易出現被情緒勒索的現象。

  4. 2022年1月27日 · 《晨間直播秀》從男主播爆出性醜聞被開除的故事開始,電視台內部大亂,面對大量輿論和公關壓力,急著想切割,找來與節目完全不同調的「清流」記者帶風向真實反映了現代新聞業背後的真實樣貌,也有許多職場的鬥爭劇情,愛看職場劇、寫實劇的觀眾一定會喜歡。

    • 心理追兇 電視1
    • 心理追兇 電視2
    • 心理追兇 電視3
    • 心理追兇 電視4
    • 心理追兇 電視5
  5. 2017年5月23日 · Snapchat. Instagram (最負面) 引發「FOMO」症狀. 參與研究的受訪者表示,Facebook、Twitter、Snapchat及Instagram尤其讓焦慮感加深,研究指出,有91% 14-24歲的青年都有使用社群媒體、六分之一的青少年曾有焦慮症問題,過去25年內,躁鬱和抑鬱的狀況,在青年群體中成長70%,這樣的結果跟網路有很大的關係。 研究指出,像是Instagram、Snapchat以視覺為導向社群媒體是造成這項結果的主因,尤其Instagram還會影響睡眠、引發焦慮,造成深怕漏看動態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症狀,甚至看著朋友們出遊、美食的照片,還會產生比較、忌妒的情緒。 使用社群媒體也曾讓你感到焦慮嗎?

  6. 2019年7月11日 · 媒體研究認為觀眾渴求的娛樂體驗不光是感官滿足,往往更受心理因素影響,例如擁有控制權的「自主性」,就是影響觀影享樂的重要因素。 網飛滿足了觀眾對於「多螢幕觀看」與「免轉台免找片、不中斷」兩方面的自主性,是訂閱模式成功的基礎。 多螢幕與不中斷. 2019年美國調查,娛樂收視行為的分水嶺終於到來:觀眾平均看手機的時間超過電視。 雖然大學以下的年輕族群早已如此,但整體來說,多螢幕時代,手機成為最主要的娛樂管道,是一項預期已久總算發生的事實。 客廳大螢幕不再是第一螢幕,反而小螢幕中符合個人喜好內容才是收視焦點,讓個人擁有完全的選擇權力,不必遷就他人。

  7. 2019年12月2日 · 士兵尚恩.埃默里(Shaun Emery)從阿富汗戰場回國,即陷入兩宗案件的指控,控方的關鍵證據,主要來自公共場合的監控影片。 圍繞著作為法庭證據影片的真真假假,導演不疾不徐地把警察局、情報部門、維權組織等三方力量的交鋒漸次鋪陳。 導演班·查南(Ben Chanan)是個講故事的好手:反恐背景和緊張的節奏,讓人不自覺聯想起八年前上映的《國土安全》,借光構建了良好的暈輪效用;犯罪嫌疑人和律師之間的曖昧,警局女職員與上司間的婚外情,讓快節奏的劇情不至於崩斷了觀眾的注意力;對各方立場的模糊處理,也迫使觀眾急切地想看到最終真相。 六個小時血脈噴張的劇情,讓人欲罷不能地一氣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