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王光复出生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父亲王治昌早年留学日本,担任过段祺瑞政府的农商总长。 后来更是代表中国参加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重大国际会议。

  2. 王治昌是天津人,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专修法律,毕业后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改学商科。 王治昌回国后,先在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大学教书,接着到河南焦作煤矿工作。 后来,他从焦作煤矿进入农商部。 段祺瑞执政期间,王治昌在农商部从参事直至代理农商总长。 王治昌一生先后娶过三位夫人,共有11个子女。 第一位夫人是包办婚姻,生下长子后不久去世。 第二位人姓赵,是王留日时房东的女儿,亦为王治昌生有2子。 赵氏去世后,王治昌又与董洁如结婚,董夫人又为王治昌生下3子5女,其中就有王光复。 王光复的母亲董洁如女士,也是位知识女性,早年毕业于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她青年时期就接受进步思想,追求妇女解放。

    • 王治昌1
    • 王治昌2
    • 王治昌3
    • 王治昌4
    • 王治昌5
  3. 王光美的父亲王治昌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经担任农商部工商司长,母亲董洁如出身天津富商家庭,受教于北洋女子师范大学。 在家中,王光美排行第七,前六位都是哥哥,后四位都是妹妹,其中她与哥哥 王光英 岁数最为接近,自幼亲密无间。

    • 概览
    • 人物经历
    • 个人作品
    • 人物影响

    清代官员

    展开9个同名词条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 丹徒(今江苏镇江)人, 清代诗人 、书法家。

    王文治年少时负奇志,诗歌和书法闻名于时。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以选贡入都,名动京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翰林院侍读全魁出使琉球,邀同渡海,王文治欣然同往。后海中覆舟,幸得救。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为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因翰林院大考第一名,擢侍读,署日讲官。授云南临安府知府,在官3年,以吏议镌级,王文治辞官返乡。后当复职,因厌倦吏事,不再出仕。

    他二十几岁就已名动京城。乾隆二十一年(1756),翰林侍读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二人仰王文治书名,遂邀其同往,结果琉球人纷纷重金求购王文治墨宝,让这个26岁的小伙儿书名大震。日本冲绳博物馆,仍然珍藏着王文治当年的书作。四年之后,王文治进京殿试,得中一甲第三,这便是日后“淡墨探花”的由来。中进士后,王文治在翰林院混了几年,和纪晓岚玩得很好。王文治年轻,憨厚,经常被古灵精怪的纪晓岚戏耍,给民间留下了不少荤段子。

    他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筑“梦楼”。自滇归,买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自随。尝送女装美少年给毕秋帆(毕沅),有好事者载:“某太守好以奇法为淫,饰女为男作仆,饰男为女作婢。”

    著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书迹较多。

    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过很多碑刻和对联。滇南一带尚有他的墨宝遗存,虽只尺中楮,民间亦视为拱璧。这幅行书中堂,是他在临安任知府时所书,写于绫上,长135厘米,宽44厘米,厚裱,品相完好,是难得的佳作。王文治学书虽宗“二王”,但对颜真卿却深怀敬意。他在《论书绝句》中写道:“曾经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中兴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并喜写颜书内容。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入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但钱泳却认为他是学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笔,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王文治中年以后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

    他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这与他的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国朝刘石庵相国(指刘墉)专讲魄力,正梦楼太守(指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钱泳亦将他与刘墉、梁同书作比,认为王文治中年得张即之书迹临摹,遂入轻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纤,姿态自佳,而欠庄重。此论虽取贬义,但对王文治的书风特色的譬喻,还是比较精当的。这种“秋娘博粉”般的格调,亦可作为真伪鉴别的依据。从传世真迹来分析,王书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倜傥风流的境界是作伪者难以仿效的,莫怪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

    据王昶《湖海诗传》称:“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其实,王文治二十多岁时就书名遐迩传扬。乾隆二十一年(1756),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特意邀请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应。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十分珍重,一时间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当时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一下大大提高,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日本很多博物馆都珍藏着王文治真迹。如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冲绳县立博物馆、大分县立博物馆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宝。

    其书法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但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其书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行书作品《待月之作》清妙妍美,俊朗疏秀,可见其晋唐功底深厚。

  4. 在 段祺瑞 出任国务总理时,王治昌曾任代理农商总长。 王治昌曾以公使的身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一次是1919年举行的讨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对德和约的 巴黎和会 ,还有一次是1921年举行的讨论裁减海军和 太平洋 问题的 ...

  5. 1919年,王光英父亲王治昌在伦敦,接到家中发去的电报,说我母亲生了一个男孩。 他触景生情,就取名为光英。 两年之后,父亲在美国参加华盛顿九国会议,又接到一个电报,说这次生了个女孩。

  6. 王治960年—997年), 字 温古, 高丽王朝 第六任君主(981年—997年在位)。. 他是 高丽太祖 王建 之孙,戴宗 王旭 次子,早年受封开宁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继承堂兄景宗 王伷 之位,被 宋朝 册封为 高丽国王 。. 他在位时仰慕华风,敦崇 儒学 ,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