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813這一年對歌劇的發展來說,格外重要。 因為誕生了兩位未來的歌劇巨星,分別是義大利的威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與德國的華格納(Richard Wagner)。 義大利歌劇發展到了威爾第可以說達到最為燦爛的高峰,他融合了數百年來義大利人對於歌劇的優良傳統,更將這個表演形式的藝術水準提升,從早期的《艾納尼》、《馬克白》,到巔峰期《弄臣》、《遊唱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命運之力》、《唐卡羅》、《阿伊》,晚期的《奧泰羅》、《法斯塔夫》,錯過哪一齣都會是樂迷的遺憾。

  2. 年輕時就被病魔奪去最愛的妻子與兩個小孩,以致自認自己無法寫喜劇,其作品多數為充滿緊張感與強有力的悲劇。. 其初期作品反映義大利的獨立運動情勢,寫下幾齣富有愛國意識的作品,其中『拿布果』一劇讓他名聲大作。. 到中期,創作方向轉為『弄臣 ...

  3. 阿依:是我。拉達梅斯:妳怎麼在這兒!阿依:我預料你會判刑(Presago il core della tua condanna), 就溜進要活埋你的這個墓穴… 我要在這遠離眾人的地方,在你的懷裡離開人間。拉達梅斯:離開人間!這麼純淨,這麼美麗! 只為了愛我就要走入

  4. 她被拐走了! 是誰那麼大膽? 但是我一定要報復。 我的愛人的眼淚要我這樣。 公爵唱有名的詠唱「我幾乎看到她的眼淚」(Parmi veder le lagrime): 「我幾乎看到她的眼淚奪眶而出, 因突然而來的事件使她迷惑恐慌, 想起我們的愛情而呼叫她的華特的名字。 但他沒能保護妳,親愛的少女; 他本是發誓以他的全部心靈給妳快樂的; 他是愛着妳的。 馬魯洛、包爾沙、西布蘭諾伯爵以及其他眾廷臣進來。 眾廷臣:「主君,主君!

  5. 引人興趣的劇情,加上美麗又雄壯的音樂,以及豪華而大場面的舞台設置,使此劇成為歌劇史上不朽的名作。 這部作品常有人說是「為紀念蘇伊士運河開通( 1869 )而作曲」,或「蘇伊士運河開通慶祝事業中,有一項是在開羅建立歌劇院。 此劇是配合歌劇院落成而作曲」。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很正確。 以埃及為舞台的主要歌劇,在此以前有莫札特的『魔笛』,但『魔笛』可以說是無國籍的童話故事,『阿依』則把國家攻防放在主軸的壯大的地區性歌劇。 首演『唐‧卡羅』( 1867 )、首演改訂後的『命運之力』( 1869 )後,威爾第主要與歌劇劇本作家、巴黎歌劇院與喜歌劇院總經理卡穆‧都‧羅古魯( Camilledu Locle )商討下一作品。 都‧羅古魯送種種的戲曲、小說給威爾第。 威爾第對其中幾部發生興趣。

  6. 威爾第:歌劇「弄臣」─餘話.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弄臣」的原作,如在「前奏曲」篇所述,是法國文豪雨果的戲劇「國王的娛樂」。. 其模特兒是16世紀前半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 他身高近2公尺,文武俱備, 以招聘晚年的•文西而知名 ...

  7. 威爾第以最大極限發揮此劇的特異性重視其精細的心理描述否定美聲唱法以敘唱為中心並避免合唱破壞戲劇的氣氛當時上演歌劇沒有演出家因而威爾第上演馬克白練習次數竟超過150次以期表現莎士比亞演出一場綜合藝術。 「強盜(或譯「群盜」)」重點放在浮現主角,消極製作的「海俠(或譯「海盜」)」比較沒有新作風。 「萊尼亞諾戰役」是追隨時局愛國路線的最後作品。 這些作品中,看不出什麼進步性。 不過,從「路易莎米勒」、「斯蒂費利奥」等作品,又顯示描寫人物心理的方向,只是剛上演時無法得到觀眾的理解。 然而,在「弄臣」裡,讓主要4個人物在四重唱中表現出各人對比的特徵,而創造戲劇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