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16日 · 標靶治療的原理是針對癌細胞進行靶點攻擊,較化療更有針對性,減低傷害其他器官,而常見的標靶藥的服用方式有靜脈注射、皮下注射、及口服(如片劑或膠囊)。

  2. 2019年4月8日 · 1. 門診或住院. 保險公司說賠償放療、化療及標靶治療時,可能只限於住院或只限於門診,而實質這些治療應可以在住院及門診使用,故此,必要留意細節是說「只限於」還是兩者皆可。 2. 標靶治療包羅萬有而非一種治療,使用範圍亦相當廣泛,主要問題為當中的使用是按醫生臨床決定、香港衞生處的準則,還是按保險公司準則,才得到賠償,簡單一句:「邊個話事? 若是保險公司話事,那便肯定這個不賠那個也不賠,到時才辯論,用戶定成輸家,因此必須留意「邊個話事」。 3. 「不一般」放療. 大部分人以為放療便是放療,事實上放療有多種選擇,除基本放療外,還有更精準的SBRT、TOMO-RT、Cyber Knife,價錢分別固然大,但精準治療副作用較細,在某些情況下是物有所值,故此,要留意保單註明哪類放療在賠償範圍內。 4.

  3. 2022年7月31日 · 大多對標靶藥反應理想 復發風險高的GIST患者,切除手術後會建議服用標靶藥3年作輔助治療。 若屬於不幸已轉移的腫瘤至肝或肺,此情況無法根治,會採取紓緩治療。

  4. 2021年1月9日 · 在過去10年,腎癌病人復發後可選擇的治療方案較少,即使有標靶藥食,對病情、生活質素卻無太大幫助。潘醫生指標靶治療也有其缺陷和限制,藥物初期控制效果較佳,但持續控制病情、延長病人壽命的效果卻未如理想。

  5. 2020年12月7日 · 以針對基因突變的肺癌而推出的新標靶藥物為例,藥費動輒需數萬元一個月,吳偉麟指能預視到有藥無錢醫的情況將來愈來愈嚴重,「有好多本地病友因經濟問題而不選擇最好、最新的治療方案,希望政府能加快速度,讓這群無錢醫病的病人可縮短等待過程,幫得一個得一個。 無病徵確診末期肺癌 每月藥費高達5萬元. 育有一子一女的楊小姐,6年前在一次例行身體檢查中發現異樣,毫無預警地確診肺癌4期,病因為基因變異。 那時對病症缺乏認知的她,連最基本的咳、心口痛等病徵都無出現,卻突然被告知患癌,心情複雜。 「心想死啦,網上資訊、報道常常都說患末期肺癌的話,可能得半年多命,好驚好快會惡化。 最初使用第一代口服標靶藥治療,眼見病情受控,楊小姐放下心頭大石、更覺安心。 但一年多後開始出現抗藥反應,肺部積水、腫瘤變大。

  6. 2018年12月15日 · 肺癌及肝癌病人,一般首選是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不少人一聽到化療已很抗拒,希望改為接受免疫治療,有些中產人士會doctor-shopping,期望有醫生「說出」符合他想要的治療方案,結果拖延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進行治療,最終影響治療效果。

  7. 2021年5月30日 · 談及癌症,化療、電療或標靶治療等像是唯一的對抗方案,其實隨着醫學進步,現時不但有藥物可紓緩治療方案的副作用至一定程度,更有新的免疫治療方案,可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期,相對輕微的副作用亦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

  1. 相關搜尋

    終極標靶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