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4日 · 【明報專訊】憑韓劇《和我老公結婚吧》扮演「小三」而人氣急升的37歲女星昰昀,本月1日遭有線頻道JTBC節目揭發曾是校園欺凌的施暴者,自稱受害人的A某憶述當年被昰昀無故帶到校園外掌摑一個半小時的悲痛往事,雖已事過境遷,仍然憤憤不平。 昰昀所屬事務所翌日接受韓媒查詢時,一度否認霸凌事實,強調昰昀與A某從未見過面。 同晚事態發展急轉直下,事務所突然改變口風:「昰昀確曾因涉及校園暴力事件,而從盤浦高中轉校。 」但堅稱與節目提及的A某無關。 昰昀承認捲入校園暴力事件,令韓國網民嘩然;前娛樂記者轉營YouTuber的李鎮浩隨即拍片爆料,引述A某指昰昀掌摑他的時候,還有另一知名藝人在場,雖然沒有開名,但透露此人比昰昀年輕一歲。

  2. 2024年3月10日 · 《亞洲超星團》成團之夜總決賽,18強超星練習生爭奪9個出道名額。 A組成員陳梁、趙天翼、白子奕、金東彬、黃輝雄、郭殿甲、文佐匡、譚奕天及林士元,表演《I Do Love It/我熱愛》後,總製作人Rain (鄭智薰)點評說:「見到你們的舞台表演好感動,令我想到第一次為大家畀評語,講了很多不好聽說話,但沒有這些說話,就無今日精彩的舞台,我感謝你們的堅持。 不過今日有點瑕疵,有些隊員發揮不好,希望評語不影響觀眾投票,請大家保持初心,一直努力下去,今日的舞台非常好,這是我由衷意見。 」導師程瀟讚他們進步很多,每人都有Star的感覺。 導師蘇志威表示對他們的表演沒懷疑,其中白子奕、文佐匡及黃輝雄在舞台上很穩定,特別出色,令他好欣賞。 文佐匡之前很沒自信,這晚自信滿滿。 Rain點名讚李權哲奧利梁詩煜

  3.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誰知道呢? 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答案見另文) 提示: .故事發生在上海及香港. .內容講述來自上海、失婚的白流蘇與單身漢范柳原之間的愛情. .小說曾被改編成電影及舞台劇. A. 《半生緣》 B. 《傾城之戀》 C. 《紅玫瑰與白玫瑰》 D. 《金鎖記》 想一想. 在你的故事裏,主人翁的形象會是怎樣? 好品德. 勇破框架 追求獨立. 生長在男女不平等的時代,張愛玲沒有對父權思想屈服,反而勇敢地突破傳統的框架,無論是她自己的人生抑或她的作品,都能看到她對女性獨立的希冀。 相關新聞.

  4. 2020年12月11日 · 【明報專訊】 (第1段)當要向你重述關於那些街道的事情時,我無法指出它們的名字,因為由官方定出的名字,不一定會種植在居民的心裡,直至現在,如果你翻看地圖,街道的名字並沒有改變,但我生活過的地方已經消失了,所以我要敘述的是那些已經永遠消失了的地方,它們只有它們活著的時候的名字。 (第2段)但為了確立那個區域的消失,我仍然可以指出一個沒有意義的地名──藍田平田邨,它座落在安田街之旁,我生活過的地方是「第24座」,兩個不同的名字,重疊在相同的地方。 更準確的說法,這個區域並非由幾條街道,而是以座數來命名,一座四通八達,布滿過多出口因而令人容易失去方向的迷宮。 (第3段)當然在我出生之前,區域已經建起了,人們帶著各自的生活疤痕在那裡聚集。

  5. 2021年5月11日 · [2021.05.11] 發表 推文. (圖:中新社) 圖b. 圖c. 圖d. 【明報專訊】讀書人,今曰知識分子,古謂之「士」。 士的觀念在中國文化史上有過兩次重大演變:第一次在孔子時代,第二次在代,以范仲淹為典範。 士的演變:從貴族下流至百姓. 春秋以前,士本為最低一級貴族,再下一階層便是普通老百姓的庶民。 當時知識仍由貴族壟斷,士須要學習六科:禮、樂、射、御 (駕馬車)、書 (文字)、數,稱為六藝,受訓後按擅長的技能,在政府中從事不同職務。 文言中士、事、仕 (做官)——還有史、吏、使——等字因此有引伸關係。 須注意六藝兼包文武,貴族既學文也習武,所以士是文士,亦是武士,文武不分家 (見顧頡剛〈武士與文士之蛻變〉)。 貴族的老師是軍人,所以師的本義是軍隊。

  6. 2021年12月9日 · 香港特區政府於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安排方面扮演什麼角色? 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6分) 解題原理. 作答「角色」題型時,留意以下要點: 1. 常見的持份者角色: 政策制定者、領導者、立法者、執法者、監察者、資源供應者/資源分配者、協調者、支援者、教育宣傳者、參與者、倡議者、推廣者、召集者、協作者等. 2. 持份者的角色受到其身分、地位、職能、權利、責任、價值觀及信念所影響. 3. 作答題目時,學生可根據資料顯示持份者在該議題上的行動或行為模式及關注點,歸納出他們擔當的角色. 模擬答題. 推論步驟. .論點一 (表) 文:元朗商會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助理校長 黃鳳鳴. [通通識 第735期]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7. 【明報專訊】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為今年書展5名歷史文化推薦作家之一,他最為人熟知的著作之一是2007年出版的《四代香港人》 (下稱《四代》),談及香港社會世代輪替停滯的現象,當年引起社會討論。 事隔15年,呂大樂再談新一代香港人,他認為年輕人在網絡時代下長大,欠缺「力排眾議」的態度;同時理解新世代成長,面對社會事件及疫情,「客觀環境是很悲觀的世界」,勸勉年輕人尋找自己感到舒服、「過癮」的事去做。 呂大樂專研香港社會狀况,由一國兩制、到香港各個世代的特徵都有其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