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3日 · 特指離開世俗的錯誤分別,離開邪妄迷謬,而作真理大道的純真妙智慧之思索,即指聞、思、、以證妙慧。 在學道修行的歷程上,有些問題如果不思,它就不通。

  2. 一.勸學篇 〈濟公活佛〉. 古之聖王,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學則知善,知不足;教則能知困,自反而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 古之簡冊難得,今之書籍博眾,然今古之道德學問何以相距如此?. 實乃古者皆勤習禮樂,深入道德,氣節昭天地,得一善則 ...

  3. 2015年12月1日 · 先天道場的「辦事人才」,是替上天專門辦理三曹普渡收圓之大事,比一般眾生更應明理實,師尊慈悲︰「辦道盡心,修道心,犧牲生命奉獻一切給有情眾生」,祖德根基佛緣皆是具足,是道中的優秀人員所選拔出來的。

  4. 到五十才了解河圖洛書的道理,河圖講的是「天」,天之所賦與之性,中庸云:天命之謂性。. 河圖是「天 」順生之理,由中間五數「元炁」統四元:元精、元神、元性、元情,共為五元,是先天元素,人人皆備;發乎於用曰「五常之德」性。. 落後天而受五物 ...

  5. 學修講辦行」,學是第一步,誠心首為要,至誠可通神,神靈助身邊,開點長智慧,甚是不簡單。 徒等有心嗎?心在哪?心之形,表於象。所謂相由心生,是不是呢?徒等欲想改變以往,今日是好時機,專心、用心好好聽講,定是收穫匪淺。知道嗎?問問徒!

  6. 2020年12月30日 · 大乘法時,眾生是最重要的所緣境,以眾生為所緣境行持佈施,能極大地擴展善根的力量。因此,大乘法時時不能離開眾生,以大悲水饒益眾生,才能成就菩提的智慧花果。 《普賢行願品》云: “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 ...

  7. 這章是孔子的學生子夏教人要務本,重視人倫的建立,所以子夏提出了五倫之作法:事父母能竭其力─屬父子倫。 事君能致其身─屬君臣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屬朋友之倫。 而兄弟之倫類同朋友之倫,故子夏從略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