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乳癌可能無徵狀 乳癌的普遍病徵為:乳房有硬塊、乳頭流出異樣分泌物或出血、乳房皮膚改變如呈橙皮紋、乳頭改變或下陷等,但亦可能無徵狀。 乳癌分期與腫瘤大小及淋巴結有否受影響有關: 0期:屬原位癌,如導管內癌或柏哲氏病乳癌

  2. 香港婦產科醫學院婦產科醫學院. 婦科腹腔鏡手術高級標準證書【2006】 在接受婦產科專科訓練其間,忻醫生曾於美國、美國、歐洲及澳洲深造。 於1994至2007年間,祈醫生出任基督教聯合醫院婦產科高級醫生,於2007至2010年獲香港浸信會醫院委任為駐院婦產科顧問醫生。 忻醫生在2010年開始私人執業。 最常見但最易被忽略的婦科肌瘤─子宮纖維瘤。 估計本港婦女患者比率達30-50%;而年齡超過45歲的婦女,所佔患病比例更逾60%。 這種生長於子宮的肌肉瘤雖屬良性,但它帶來的影響,包括:經血過多導致貧血、尿頻等,卻足以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 而一些罕見徵狀及嚴重後遺症如:腎衰竭、坐骨神經痛、增加流產及不育風險等,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要防備,先要全面認識。 經血過多是否等同患上子宮纖維瘤?

  3.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表示,奧地利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研究小組第12次實驗 (簡稱ABCSG-12)的研究結果顯示,嶄新的「唑來磷酸混合療法」應用於早期乳癌病人能明顯減低因乳癌導致的疾病及死亡風險達36%;同時亦有效降低乳癌復發風險達35%。. 該研究安排1,803 ...

  4. 醫生: 結直腸外科副教授潘冬松醫生. 撰文: 陳秀清. ‘ Even if I knew that tomorrow the world would go to pieces, I would still plant my apple tree.’. 就算我知道世界明天便會終結,我還是會栽種我的蘋果樹。. Martin Luther King. 馬丁‧路德‧金. 由1到0,從有歸於無,就此一瞬 ...

  5. 在醫治病人時得到最重要的經驗是, 在初發病時應採用進取的手段, 才能減少復發及死亡。 近二十年間, 甲狀腺癌的存活率有整體的提升。 當然,醫治甲狀腺癌的主要方法仍然是手術為主, 廣泛採納手術切除. 是減少復發的最重要一環;其次是病人有 更高的警覺性, 及早發現腫瘤;而 放射碘在甲狀腺術後的應用, 有了實質的數據支持後,已漸漸普及應用; 體外放射治療. 亦漸被認同,在何種情況下選擇放療亦更清晰,新的放療技術亦開展了新的一頁。 HK$78. 經已出版 各大書局有售. 查詢電話:2385 6928. 上則標題: 《儀容自信》 下則標題: 《譚談腎病》

  6. 2016年06月號. 醫生: 熊維嘉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及 楊永基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撰文: 張少萍. 乳癌是本港最多女性患上的癌症,雖然如此,乳癌的死亡率只排行第三位,這明確指出了乳癌是可以根治,並非絕症。 早診早治乃對付癌症的不二法門,對付乳癌亦不例外。 早期診治不但成效高,治療選擇亦較多,而婦女於治療後所承受的身心壓力也較少。 乳癌治療以手術輔以藥物為主,早期乳癌以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 外科專科熊維嘉醫生 指出,乳癌分四期,約四成婦女發現乳癌時為第二期,即腫瘤大於2厘米並有可能出現淋巴擴散。 「早期乳癌泛指第一、二期,視乎腫瘤大小及位置,病人可選擇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手術。 術後進行輔助電療則可將復發風險進一步減低。 乳房重建減傷害增自信.

  7. 基於長期受到發炎因子的攻擊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的關節無可避免受到破壞特別是對骶骼關節髖關節脊椎或膝蓋關節等大關節的影響最大除令患者受到疼痛折磨情況嚴重者更會出現脊椎關節融合的情況從此無法抬頭或是因關節變形而無法走路需以輪椅代步現時雖有不少有效的藥物能舒緩痛楚然而強直性脊椎炎存在不動則痛的特性。 所以,除藥物治療外,物理治療對舒緩關節疼痛及對維持關節應有的活動幅度功不可沒。 減身體負荷 增血液循環. 水具有以下三大特性,使患者進行運動時較陸上輕鬆: 針對頸、腰、下肢進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