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2024年5月17日星期五. 政府任命廖李可期為新聞處長 利敏貞、朱曼鈴、黃智祖將退休 (17:44) 政府宣布5項高層官員任命,其中現任保安局副秘書長廖李可期將由今年5月24日起,接替陳偉偉出任政府新聞處長;漁農自然護理署副署長黎堅明將5月29日出任漁農自然護理署長,接替將於同日開始退休前休假的梁肇輝。 廖李可期1990年加入政務職系,於2022年4月晉升為首長級乙一級政務官(D4)。 她曾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包括前憲制事務科、運輸署、前政務總署、前中央政策組、政務司長辦公室、公務員事務局及保安局,並於2011年9月至2018年12月出任律政司副政務專員,之後出任保安局副秘書長。

  2. 2023年6月8日 · 本網站為明報新聞網。自1995年推出的明報新聞網,一直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具公信力的新聞資訊。明報網站是一個大型綜合入門網站,現設有多個獨立主題網站,涵蓋新聞、時事、財經、健康、教育、科技、旅遊、娛樂、生活等題材,為讀者提供高質素的內容及網上增值服務,明報網站會員更可在 ...

  3. 2024年5月2日 · 觀點. 2024年5月2日星期四. 張志剛. 筆陣. 下一篇. 筆陣:今天易過 明日難捱 /文:張志剛. 圖1之1. 【明報文章】上周香港發展論壇再一次舉行公開研討會,題目是「拼經濟,如何拼? 」。 拼經濟已是當下香港社會共識,問題只是如何落實執行。 與會的3位講者,都從不同角度切入問題,本欄嘗試總結一下他們的觀點和分析,與讀者分享。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4. 2024年1月29日 · 明報專訊】香港新冠疫後經濟復蘇步伐較預期慢,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表示,很多本港產業都面對困難甚至消失「these are dying(垂死中)」,建議香港應啟動一場大辯論,分析優勢及弱勢,為未來重新定位。 他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建議長遠透過吸納人才定居,甚至變成有達1000萬人口城市,增加勞動力及經濟動力,才有出路。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 退休及勞動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 外國經驗帶來新思考角度
    • 狹窄的工種和就業選擇
    • 多方面推動長者就業

    傳統上,人口老化及勞動人口老齡化,都被認為會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沒有工作的退休人士,須依靠積蓄、退休金和政府提供的長者福利來維持退休生活。由於沒有工作收入,退休群體會造成社會流失所積累的資本,不利於由資本推動的經濟發展。 此外,退休人士亦會較多依賴政府的福利補貼,長遠對公共財政造成龐大壓力。例如政府的長者生活津貼福利支出,2013/14至2019/20年度間由123億元跳升至232億元,以每年平均一成多的幅度增長。加上香港欠缺整體退休保障計劃配套,許多長者退休後,即使有強積金和現金福利補助,總體收入仍未足夠維持基礎生活,逐漸墮入貧窮網。2019年,有32%長者人口(39萬)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於政策介入後,包括恆常現金補助),情况令人擔憂。

    在應對人口老齡化、防止老年貧窮及保持經濟競爭力上,我們可參考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例如德國老年人口在2008年已佔總人口約20%,面對沉重公共退休支出,德國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改變,包括改革公共退休金供款和支出比率、提高退休年齡,透過增加老年就業機會和提升相關勞動參與率,取得最顯著效果。於2016年,德國50至74歲工人就業率為55.1%,明顯高於歐盟(45.4%)的平均水平,所以德國到現在仍是歐洲經濟火車頭。 我們常認為老齡化及長者群體的壯大,會為社會帶來負擔,但一些外國經驗卻為我們帶來新的思考角度。首先,傳統老年撫養比率假設了所有65歲或以上的群體,為沒有工作或生產力的依賴人口;而在撫養比率中作為基數、具生產力的勞動年齡人口,則被視為在經濟上承擔及撫養長者的一群。可是這個公式未能準確反映實際...

    但是,在職業類型比例上,相對於整體就業人口,長者仍較多從事低技術要求的基層行業,例如看更、零售、飲食、衛生清潔及交通物流等。部分工作勞動量高、工作環境不理想,如食環署外判服務清潔工人。假如沒有合適和富彈性的工作調整及環境改善,必然減少年長者持續工作的可能,迫使部分原先可繼續工作的長者,轉而完全依賴社會福利。 隨着戰後嬰兒潮一代步入退休年齡,他們有較高學歷和技術,如以現時長者就業類型和情况來看,未必能提供充足對應他們技術及學歷的工作選擇。 加上現時有許多企業和政府資助機構,仍以60或65歲為指定退休年齡,跟現實及國際趨勢背道而馳,以致許多富經驗和專業背景、仍有意願及能力的年長人士無法找到合適工作,只好選擇離開勞動市場,或從事不對應其能力、較低技術要求的工作,造成人力資源錯配和浪費。

    社會和企業文化仍普遍存在年齡歧視,認為長者生產力不及年輕人,因此影響年長者獲聘任及挽留的機會。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個有關勞動力老齡化的工作報告指出,屬經理及專業職系的工作,反而會隨就業者老齡化而帶來生產力的增加。 所以,推動及鼓勵長者繼續或再就業,在退休保障和稅務上提供繼續工作的誘因,改革現時企業和機構的硬性退休制度,並轉換為靈活及分階段的漸進式退休設計,採用長者友善招聘方式,創造富彈性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提供退休人士再培訓和培養使用新科技能力,以及在機構和社會文化上消除年齡歧視,工作設計和配對上結合長者工作經驗及優勢,賦予長者選擇繼續工作的權利,從而提升年長人口勞動參與率,繼而保持社會整體生產力,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和發展的議題。

  5. news.mingpao.com › ins › 港聞news.mingpao.com

    2024年5月25日 · news.mingpao.com

  6. 團體成員主要是二、三十多歲的哲學研究生和已出道的大學教員,愛追求真理、重視思辨,以傳播知識為職志。 但他們也是凡人,有自己的際遇和煩惱。 今次請來其中兩位成員豬文(鄺雋文)和阿泉(關灝泉),談談他們的成長與掙扎。 上 / 下一篇新聞. {講樓達人}胡國威 賀慧恩 瘋狂樓市裏的回應與陪伴 Give and take,有冇玩過? 灣仔商場仔有間舖頭仔 幫社區幫街坊 周日話題:《魷魚》熱賣 秘技就在S.Q.UI.D. 周日話題:傳統的終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