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4日 · 回顧1960年代的香港粵語片圈,必會提及由製片人黃卓漢(1920~2004)籌辦的「嶺光影業」。說到「嶺光」,又必會聯想到其最倚重的女主角「銀壇淑女」丁瑩(1938~)。公司營運8年間(1959~1966)共出品51部電影,其中48部為丁瑩主演,她早期曾和知名伶星 林家聲搭檔,後則多與新生代小生 張儀 ...

  2. 2010年1月12日 · 詞的起源說:. 一、樂府說:1句法相似,長短不一. 2合樂(兩者音樂體系不同:樂府屬清樂(官方的,中原固有的),而詞屬俗樂(受胡樂的傳入,與傳統中原音樂結合而生的民間音樂). 3能歌(詞興時樂府早已離樂,如白居易之新樂府已不合樂). 二、詩餘說 ...

  3. 2021年12月8日 ·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者。總之,能辦諸欲解脫,現時、久遠,一切利樂之方便者,是即唯有勝者至言。以能開示一切取捨要義,盡離謬誤者,獨唯佛故。如是亦如《相續本母》云:「此世間中更無善巧於勝者,遍智正知無餘勝性定非餘,是故大仙自立契經皆勿亂壞牟尼軌故,彼亦損於正法。

  4. 2004年2月25日 · 評論方面繼有葉輝、王毅、關夢南、袁良駿等人撰長文析論,在獎項方面更在第七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中獲小說組首獎,可說是香港近年少見的傑出小說集。 然而,論者對小說的分析方向頗異,有的綜觀整本小說集,認為是身體詩學 ;有的單論〈魚咒〉一篇,整合而成一條和歷史、生命、道德規約有關的線 ,又或是散論小說中的幾個特點 ;更甚者持怪論把小說讀成兒童文學、誇世紀的香港文學都巿性鄉土性有機結合的嘗試。 至於筆者在讀畢小說後,亦發現自己的方向去解讀。 迴環往覆的童年氛圍. 筆者認為,王良和的小說中,有一種宿命的迴環在內,也就是〈魚咒〉中詛咒的迴音。 王毅和葉輝不約而同都認為文本涉及過去和時間。 而筆者希望更仔細地指出,這個宿命的詛咒所指向的是不單是過去,而是童年。 在〈魚咒〉中,故事基本上是一個反覆的迴環:

  5. 但是你知道嗎? 奧斯卡史上談種族問題又獲得最多獎的電影,就是在1961年Ernest Lehman 改寫勞倫茲的舞台劇本,成為音樂電影版本的《西城故事》! 哈哈,沒錯,早在45年前用唱唱歌、跳跳舞的方式探討種族衝突的主題,早已獲頒奧斯卡最佳電影,顯然好萊塢半世紀以來,並沒有太大進步。 探討種族社會問題並非電影版《西城故事》才如此,早在音樂劇版時就已經定調了! 1949年,編舞家羅賓斯和作曲家伯恩斯坦打算改編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莉葉》為現代音樂歌舞劇,便結合劇作家勞倫茲,以當時紐約市曼哈坦下城東側移民聚居之處為背景,描述猶太少女愛上義籍天主教青年,後因家族糾紛與宗教衝突為主,完成劇本定名為《東城故事》(East Side Story)。

  6. 愚蠢又頑固的弱肉強食,生命本質頓時失焦,幻化為數目式的對象,一片灰色死寂的迷濛,冷笑地偷窺暗黑的死亡世界。 我們直接面臨了「量化」的困難與矛盾。 正如「搶救雷恩大兵」裡浮現檯面的一個問題:以多數人的性命換取一人的生存是否值得? 查德為救大使一家,先是連續犧牲三名弟兄;而更為保護其餘隊友,下令射殺武裝抗議群眾八十餘人;甚至曾在過去越戰中,為拯救多數同袍而槍殺對方一名通訊兵。 陸戰隊軍人為救大使的犧牲,其關係意象的引申或可解讀為來自階級權利的不平等所扭曲的生命平等價值;八十比三或許是查德面對審判的「數量差異」 (還記得控方律師所不斷強調的攝影照片與查德報復觀點嗎? 如果是八十比八十,似乎一切行動有了「等量」的合理化根源);一比數十也可說是為救全體的「顧全大局」。

  7. 簡媜以浩瀚似海的無邊情感,逐字累積成無法量計的思念文,回憶過往與父親的種種相處情形,喜怒哀樂盡現,悲憫猜忌與深深孺慕之情似乎又重回眼前。 文中且穿插了許多家鄉的場景,似乎幕幕皆是尋覓父親蹤跡的歷程,然而總在即將碰面的那一刻,退縮回最初的起點。 懊惱、後悔,多少都有那麼一些些、一點點,長年累月的囤積,至終化為極欲宣洩的滔滔奔河,以無聲的狂吼,搖撼淘洗那匹無法裁衣的情感織錦。 十三年的斷續生離,加上十一年的永久死別,更加深了簡媜尋覓父親的強烈意願。 為求一個答案,一個足以解釋她這些年來對自己自戕恣虐的答案,然後寬恕。 寬恕父親,也寬恕自己。 藉由文字,原諒彼此,那遺世而獨立的戀人。 「去勝過自己的生父似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不敢回頭看你,因為我們之間,終究總要有一個衰老,一個成長的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