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2日 · 出版: 2022-01-02 09:00 更新:2022-01-02 09:47. 無論從知名度及身家進帳,2021年可謂馬斯克(Elon Musk)大豐收的一年。. 作為全球首富,家事、國事以至天下事都與他有關,聯合國點名要敲這位老哥的竹槓,希望他協助解決糧食問題。. 無他,去年底他沽出近 ...

    • 帶頭反fb 呼籲轉用signal
    • 與矽谷精英的不咬弦
    • Twitter上多次失言 失主席一職
    • 其身不正的社交網絡用家?

    馬斯克的帖文則寫着:「這就是骨牌效應。」他明顯認為當今美國的政治亂局,是由社交媒體(尤以朱克伯格創立的Facebook)所造成。 同樣在1月7日這一天,WhatsApp更改使用條款,要求用家批准WhatsApp將其用戶資訊分享給母公司Facebook。這個舉動立刻惹起很多網民的不滿。馬斯克在Twitter上簡單說了一句:「用Signal吧。」這可以說是同一天內對朱克伯格的第二重攻擊。 Signal是一個聲稱不會收集個人資訊的加密型即時通訊程式,功能類似Telegram。當馬斯克呼籲網民轉用Signal後,這個應用程式下載量激增,甚至立時出現伺服器「塞車」情況。

    這些年來,馬斯克已多次公開批評Facebook。去年二月,馬斯克就形容Facebook是個「跛腳鴨」(lame),公開呼籲網民應儘早刪除這個應用程式。三個月後, Facebook人工智能部門負責人開腔炮轟馬斯克在談論人工智能時完全是胡說八道,馬斯克於是再發推文狠批「Facebook是個爛東西」。馬斯克多次認為,Facebook埋首研發的人工智能科技,「比核武器更具殺傷力」。 在今次美國國會被衝擊一事上,多個科網巨企首腦皆有發聲:美媒披露Google行政總裁皮柴(Sundar Pichai)在一則公司內部備忘中指責,衝擊國會行為是站在「民主的對立面」;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也稱:「參與暴動(insurrection)的那些人理應負上應有責任。」;微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

    雖然馬斯克多次公開批評社交媒體對社會的危害,這次更暗示Facebook是造成美國國會動亂的「元兇」,但馬斯克本身也是擅於利用社交媒體炒作話題的網絡狂人。上述提到,因馬斯克一句話,弄得通訊程式Signal的下載窗口立刻「塞車」,足見馬斯克強勁的網絡號召力。 又譬如在2018年8月7日,馬斯克在Twitter發文表示,聲稱自己有能力將當時的Tesla私有化,價格可達每股420美元,消息傳出後,Tesla股價馬上急升。簡單一句推文,隨即引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股票市場資本移動,惹來不少爭議。後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甚至為此向馬斯克發動調查起訴,馬斯克及Tesla最終分別被罰款2,000萬美元。 另一次由馬斯克引發、令人瞠目結舌的網絡熱議,還要數到2018年泰國少年足球隊隊員被困山洞事件,當時馬斯克在沒有...

    facebook等社交媒體的運作一般是透過精確演算法,製造一個個言論同溫層「小圈子」,這不經意地加劇社會二元對立,同時因疏於管控,釀成假資訊濫泛的災難。馬斯克指控社交媒體間接釀成如今美國慘不忍睹的政治亂象,某程度上論是真確的。也值得留意的是,馬斯克本人在社交媒體使用上,往績也不甚良好,同樣試過在Twitter上發布未經證實的假資訊。 1月7日,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意義上,這天都是值得被歷史記住的一天。馬斯克站上全球首富之位,也早已是人類科技進步的領軍人物,不論電動車、再生能源與宇宙探索都有着重大貢獻,也該意識到社交媒體言論的威力,加倍謹言慎行。

  2. 2022年10月1日 · 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9月30日發布一個人形機械人Tesla Bot的原型,名為Optimus。 他稱它備配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軟件,以及支援其駕駛輔助功能的傳感器。 馬斯克稱,他的目標是盡快製成一個功能齊全的人形機器人。 雖然Tesla Bot尚在原型階段,但馬斯克希望它最終能在沉悶或危險的工作上能取代人力。 他亦希望它能幫人做家務,例如剪草。 它的定價尚未公布,馬斯克稱相信它的售價或低於2萬美元。 我們的目標是盡快製造出有用的人形機器人,要改善和改進Optimus,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Elon Musk. 他稱這個發明應在推出前各方面達至完善,以避免對人類造成任何傷害。 惟相比起這個,馬斯克的支持者們看來更關心Optimus未來的「延伸功能」。

  3. 2023年12月15日 · 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母親Maye Musk現身中環,並於愛子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發文稱來到香港觀光,樂於探索城市。 帖文可見,她到訪半山扶手梯,介紹其為世界最長的自動扶梯,又坐在中環長江中心旁邊的「長江公園」拍照,同時亦到訪中環大館等地「大拍特拍」。 身穿紅衣的她儘管已滿頭白髮,但仍氣息極佳,神采飛揚。 而Maye Musk在另一帖文,更興奮高呼在香港街頭見到許多Tesla,力撐愛子生意,並@Tesla官方賬號並附以愛心。 值得一提的是,其帖文Hashtag了#AWomanmakesAPlan以及#ItsGreatToBe75,可見時年已75歲的她,仍相當享受生活。

  4. 2019年7月17日 · NBA球隊網隊今夏得到了自由身市場一大目標杜蘭特(Kevin Durant),總經理馬克斯(Sean Marks)接受訪問時透露杜蘭特加盟原因。

  5. 2023年12月28日 · 美國特斯拉老闆馬斯克(Elon Musk)27日回應稱,這宗事故是由常見的工業Kuka機械臂導致,並痛批媒體「無恥」。 報道稱,特斯拉在一份於2021年提交給當地監管部門的工傷報告中,披露了這一事故。 事故發生在2021年。 當時,一名工程師正在為兩個故障機械人編寫程序,卻突然被旁邊的機械人「襲擊」。 據目擊者稱,一個被設計用來處理汽車零件的機械人突然壓倒這名工程師,並將金屬爪伸向工程師的背部和手臂,工廠地板隨即出現一道「血」。 在這一驚險一幕發生後,現場另一名工程師趕忙按下緊急停止按鈕。 受害者才得以擺脫機械人的控制,從廢金屬滑道上摔了下來,身後留下了血迹。 美國電動車生產商Tesla創辦人Elon Musk在人工智能日發布人形機械人Optimus。 (發布會影片截圖)

  6. 2021年10月10日 · 電影. 生化危機│盤點系列15位女角色 美娜祖華維茲憑「Alice」紅遍全球. 撰文:王誦賢. 出版: 2021-10-10 23:15 更新:2021-10-11 00:55. 由美娜祖華維茲(Milla Jovovich)主演的《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系列電影是改編自「卡普空」的同名恐怖遊戲,首集電影《生化危機之變種生還者》(Resident Evil)在2002年推出後全球票房成績亮麗,於是電影公司順勢推出五部續集,而最終章《生化危機:終極屍殺》(Resident Evil: The Final Chapter)在2017年上映,最終整個系列在成本約3億美元下,合共收近13億美元全球票房,認真厲害,而當年美娜祖華維茲也因為在這系列電影中飾演「Alice」而紅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