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7日 · 解說. 予,第一身代詞,文言第一身代詞很豐富,有吾、我、、予等至少7、8個,到了白話,只剩孤單一個「我」字。 「豈……哉」,是文言習見的反詰句式;「豈好辯哉」,表達了孟子本來不想與人辯論。 不得已,也可以看成是三音節的詞彙;已,停止;不能停止,即欲罷 (罷,也就是停止)不能,非出於本意,無可奈何地不得不如此。 也,表示十分肯定的語氣。 孟子就什麼議題迫不得已地辯論? 與誰辯論? 〈魚我所欲也〉一章出自《孟子?告子》篇,前文是孟子與告子有關人性的一連串辯論。 告子認為,人性天生如同白紙,無所謂善或不善,受後天影響,才有了善與不善的分殊。 孟子反對,他秉承孔子,堅守人與生俱來能同情別人,不忍心別人受傷害的根本信念,簡言之,人性本來善良。 這是儒家的終極關懷,不能失守,孟子的確不得不辯。

  2. 2018年3月16日 · 這句有幾個意思: 首先,作者正是抒發獨自一人的愁緒,遍地都是菊花,現在已經沒有人可以跟作者一起採花。 其次,作者以殘菊自喻,寫出自己年華老去,孤單無依之悲。

  3. 2015年10月23日 · 1. 聖人之例: 聰明,但仍然從師學習,結果得到大學問,由此可見從師學習的必要性,更突顯了眾人不從師學習的愚昧。 2. 學子之例: 只是學習句讀之學,屬於小學問,但仍然要找老師學習,可見求教於師的重要性,更突顯了士大夫在大學問上不從師求教的荒謬。 3.

  4. 2023年2月24日 · 光中借詩遙想江南水鄉,亦即是其故鄉。 詩中開首寫道大雨滂沱之時,母親前來「送傘」,她是「一手抱過來護衛」、「一手更挺 油紙傘」保護 孩子,負擔 「雨勢」和「風聲」。

  5. 2021年5月11日 · 到了戰國,士終於徹底失去貴族身分,成為地位最高的一般百姓,即四民(士、農、工、商)之首,觀念延至後世(見英時《士與中國文化》)。 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6. 2022年10月11日 · 【明報專訊】近日,監警會委員余黎青萍在會議論及虐兒案時,指無綫《香港小姐競選》泳衣問答環節中,佳麗在冷氣間穿得「少布到不得了」,引起熱議。 「香港小姐」一向標榜「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化身,不但要展現過人的美態與自信,更要能言善道。 這或可說是現代理想女性的形象特點,那麼,中國古代對女子有什麼規範和標準呢? 我們不妨從「言」的角度分析一下: 三從四德. 《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古代對女子要求「三從四德」,「三從」是指「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就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即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和女功 (紡織、刺繡、縫紉等事),德行、言行比容顏重要。 早在東周時期,已對女子的說話辭令有一定的規範。 寡言為上.

  7. 2022年10月11日 · 我總是很眷戀那些寧和的清早時光。 因為那是在漫長的一整天之中,難得見到她笑的時刻。 自從她六年前第一次把我穿在身上,我就大概知道她與一般人不同。 我能感受到她的肌膚,乾旱似沙漠,那些突出的、坍陷的褐斑是沙丘,偶爾不小心用鈕扣輕輕刮到了她,乾涸的皮膚上便立刻流出一道血河。 有時候我會多心地想,當夏末的焚風吹過,在她的皮膚上掀起一道又一道的波紋,她會痛嗎? 這是沒有答案的問題,因為我與她是兩個個體。 有記憶以來,她總是把我當作某種屏障、某種掩飾物——用以擋住同學們奇異的目光。 走路上學時,她會把裙子極力拉低,幾乎拉到了小腿以下,大概是用以遮掩自己紅腫且粗糙不平的肌膚,挽救那一點一滴流落在地上的自信與自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