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道,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修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2. 2018年10月21日 · (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二)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三世因果經》 今生做官是何因,前世黃金裝佛身。 相貌端莊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 今生長壽為何因,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宰殺眾生身。 今生眼明為何因,前世施油點佛燈。 今生眼瞎為何因,前世多看淫書人。

  3. 2020年9月6日 · 不過,只要我們已現證無我真實性,雖然仍會隨宿業及煩惱輪回受生,但是卻不會造集能引致這種受生的新業。. 【預流一來,亦能不忍斷除我執,譬諸強力制伏羸劣,《瑜伽師地論》作此說故。. 是故造集能引生死業者,謂住大乘加行道上品,第一法 ...

  4. 2020年9月7日 · 《俱舍論》上說:業是思彼起,「思」就是內心當中造作的力量,而「彼起」就是由於內心的造作而生起跟它相關的身語造作,所以「思」就是意業,「彼起」就是身語業。 根據思的作用,通常又把它分成三種:「審慮思」、「決定思」、「動發思」。 「審慮思」就是心一觸境的時候,它自己就動起來了,這個不必去講文字,我們都體會得到,這純粹是內心當中的思心所,換句話說它有個造作的力量;心裡想了以後,下面就會決定應該怎麼辦。 譬如說看見一個很好的東西,就動腦筋想要獲得,如果覺得不好,就會想辦法排斥,如果覺得無所謂好不好,就不在意,不外乎這幾種狀態。 當審慮了以後,就會有所決定,想要取是貪,排斥是瞋,或者是痴,然後下面緊跟著就會動發身語了。 所以這個審慮思通常是屬於思業,決定跟動發屬於思已業。

  5. 2020年9月27日 · 是指了達無我義,在明之外還有一類法,比如布施、了達暇滿、粗無常的智慧等,既不是無明也不是明。 因此,「明」是指了達無我義,而「無明」是指不了達或倒執無我義, 這二者猶如光明與黑暗般,是無法並存相克的關係。

  6. 2021年2月11日 · 今初。 緣善所緣勇悍為相。 《入行論》云:“進謂勇於善。 卯一 精進的本質: 「精進」便是在專緣「善所緣境」時的奮勇熱忱心態。 正如《入菩薩行論》(精進品)所說:「精進」的意思就是熱衷於善法。 《菩薩地》說為攝善法及利有情,其心勇悍、無有顛倒,及此所起三門動38業。 《菩薩地》說「精進」是一種熱衷積集善法及利生事業的不顛倒心態,與及由這種心態發動的身、語、意三業。 38 動:造作、行動。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精進的內容,是攝集善法和饒益有情;精進的意樂,是內心勇悍、無有顛倒;精進的加行,是以此意樂所引起的三門動業。 所謂“心顛倒”,即執苦為樂,執束縛為解脫,執無意義為有意義。 比如,外道修各種苦行,執顛倒禁行為解脫因,或者世人通宵狂歡,執苦為樂,都是顛倒。

  7. 中庸.第二十一章 自誠章 白話註釋. 〖章文〗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語譯】 誠先明後→從本來真實無妄的自性,發出光明清澈的本心;由性而道,體之發本及末,謂之性→天道。. (頓悟) 明先誠後→由所發光明清澈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