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7日 · 【明報專訊】2022年文憑試中文科卷一閱讀能力乙部考核的3篇文言故事,主題環繞擁有和失去,固然可作日常解讀,如擁有心愛物品或失去珍視的關係,但原意對象本指天下國家(即弓的象徵),統治者擁享天下,總害怕有一天會失去,

  2. 2018年7月19日 · [2018.07.19]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瑪莉有隻小綿羊……」耳熟能詳的兒歌,喚起無數童年的回憶,但這首「走調」的兒歌,很可能是傳教士直接在外國曲譜填上粵語歌詞,所以未必太講究音調和粵語聲韻,至後期才有本地幼兒教育者自發改編外國兒歌,製作本土兒歌教材。 傳教士版本 歌詞走調嚴重. 鋼琴奏起的樂章輕易帶動孩子跳動,香港教育博物館館長張樹娣認為,學生愛跑愛跳重視旋律,故一間幼稚園總有鋼琴,她憶述年幼唱兒歌,歌詞走調情况嚴重,「我們那個年代,唱的那些歌是走音的。 你們有唱過Mary had a little lamb,無端端英文歌,可如何唱? 我們便唱『媽你有隻燒mean秧』」,指歌曲也甩了音。

  3. 2020年12月15日 · 禮是關懷別人有諸內而形諸外的行為表現,人只要遵循禮的規範 (復禮),便能克制自己對享樂物慾的追求 (克己),盡情呈現和發揮對他人由衷的關懷,達至仁的境界 (為仁)。 孔子具體舉了四項行為規範,凡不合禮的,不看不聽、不說不做,做到這四項,便能克己、復禮、歸仁。 【2】孝. 〈論孝〉4則. 是達至仁的情感途徑: (圖c) 培養對他人的同情關懷 (仁),有兩途徑,其一從親情開始。

  4. 2018年6月3日 · 爺爺在1970年代末上岸,李敏婷成為家中首代在陸上出生的蜑家人,蜑家話中的「呔椅 (即釣魚)」、「你今日車咗未? (即「你今日有沒有開船出海」)」,逐漸離她家遠去。 腦海浮起幼年零碎片段,李敏婷記得爺爺嫲嫲常提「蜑家妹要識游水」、「蜑家妹不怕暈船浪」,但她年幼時對蜑家概念模糊,更曾誤以為是「鄧家」,一家姓鄧。 慢慢長大,她周末隨爺爺嫲嫲乘小船出海釣魚,觀察到他們熟悉水流風向,隨口說出各種魚名,才知家人與別不同。 李敏婷念小學時,同學都會提起「返鄉下」,說自己的「鄉下」在上海、廣東。

  5. 2017年3月3日 · 1. 直接描寫. 作者介紹廉頗時,運用直接描寫手法: ?「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這種處理手法,讓讀者清楚明白廉頗勇武過人的形象。 2. 間接描寫. 作者介紹藺相如時,運用了間接描寫手法,由宦官令繆賢口中,刻劃藺相如的人物形象。 ?「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通過繆賢口述藺相如的行事,成功刻劃藺相如深謀遠慮,機智過人的特點,也為日後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的優秀表現作鋪墊。 3. 行動描寫. 作者仔細刻劃人物的行為表現,突出人物特點,並且有助製造矛盾和衝突,推動劇情發展。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藺相如拿?和氏璧,斜視柱子,準備抱璧撞柱,充分突顯了他的勇氣和決心,最終逼得秦王道歉謝罪。

  6. 2016年10月21日 · 為了突出西山的高聳不凡,作者特意將附近的山丘和山谷,以「蟻穴」和「小土堆」為喻,突顯它們「矮」、「小」、「淺」的本質,令讀者更容易明白「西山之高」和「群山之矮」的分別何在。 5 排比.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 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作者在交代遊歷永州山水和登西山的過程,就用了排比法。

  7. 2017年9月29日 · 【明報專訊】應考寫作卷,在判題精審後,就得依據題目的要求來確立主題、選擇材料,並且對所選擇的材料,分主次加以提煉加工。 哪些材料該詳該略,誰先... 詳情. 【明報專訊】一般而言,試題要求考生就資料拓展指定內容,同學需就其中的因果關係加以論述。 這時,同學應注意〈閱讀材料〉與題目要求之間的鴻溝。 試看... 詳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