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1日 · 「文明帝國」系列遊戲之所以會讓許多玩家廢寢忘食,而且成為超越所有策略遊戲的經典之作,就在於她的所有機制都計算精密,所以每一個環節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優劣影響,甚至幾乎沒有無用的設計。 這樣的遊戲性優點,簡單來說就是「平衡」。 平衡? 看起來好像是一點都不好玩的一個詞? 但其實「超級平衡」的遊戲最好玩,而且會讓我們深陷其中,耗掉最多時間,為什麼? 「文明帝國 6 」本身擁有足夠平衡的機制,這樣玩家的算計才有意義,有了意義,也才有每一個都想試試看的樂趣,以及每一個都不能隨便試試看的挑戰。 要不然像是有些策略遊戲裡只要打仗,內政外交無意義,那就少了許多精密計算的韻味,一但少了韻味,遊戲樂趣就消失得快,難以成就經典的精神時光屋。

    • 鍾漢良1
    • 鍾漢良2
    • 鍾漢良3
    • 鍾漢良4
    • 鍾漢良5
  2. 2017年5月1日 · 1. 目標很全面,但沒有下手處: 例如我前陣子正在撰寫自己的新書《 比別人快一步的 Google 工作術:從職場到人生的100個聰明改造提案 》。 如果我在列待辦清單時這樣列:「寫一本用Google改進工作流程效率的書」,這樣的目標看起來好像沒問題,卻不是一個好的行動。 因為「改進工作效率」太全面,什麼事情都是改進工作效率,到底我要如何寫才能幫大家改進工作效率呢? 所以這樣的行動不是好行動,反而讓我「 不知道怎麼行動 」。 2. 任務很籠統,具體成果不可見: 當我要開始寫書了,我會在待辦清單上列出寫書計畫,但如果我的計畫這樣列:「開始寫《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的「時間Hack」章節」,好像也沒問題,但仍然不是個好行動。 因為「開始寫」很籠統,要寫多久? 要寫多少?

  3. 2017年5月26日 · 時間管理跟管理任務看起來息息相關,最知名的時間管理方法「 GTD 」也是從如何收集任務和理清任務開始,但解析任務多麽困難和繁重,讓人覺得時間管理方法難以親近,但真的是如此嗎? 我自己研習 GTD 方法多年,我的體悟是,與其說我們在收集或理清任務,不如說我們是在「認識自己與任務之間的關係」, 我並不需要徹底的解構任務 ,我真正要「理清的」只是我應該如何去對應這個任務。 而可以做到最後一步的方法,並非是去解析任務本身,而是要回頭「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願望、透析自己的渴求,知道什麼會讓自己快樂,時間管理就是「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了,任務自然就解析完成了,因為你永遠都能自在地去用最符合自己的方式應對任務。 4. 時間管理不是完成所有事情,而是選擇重要的事情完成.

  4. 2018年6月16日 · 我對心智圖的利用方式,可以參考:「 心智圖方法教學我的真實經驗版,發散到收納複雜思考的9步驟 」,其實也和這篇的邏輯很接近。 不過讓我換個案例來解說,就用我最近正在執行的搬家專案吧! (當然,為了文章閱讀,也有做了一些簡化) 一,描述要實現的具體願景,將願景元素拆解成關鍵字節點. 一個專案剛剛誕生,我對要做什麼事情還茫無頭緒,或是不知道應該怎麼整理紛亂的行動好,這時候,我會試著這樣做:「詳細描述我在這個專案上想要達成的具體願景」。 例如專案是搬家,具體願景的描述是:「有效率的從舊家把可用傢俱搬到新家,並採買新的傢俱,最後裝潢佈置一個更溫馨的新家。 為什麼要描繪自己的具體願景? 因為你會在裡面看到可以「具體切入」的幾個環節,這時候,就把願景拆解成像是下圖這樣,心智圖的第一層節點。

  5. 2016年10月15日 · 「深讀」,是藉由書本上的文字,但打破書本上的文字,去跟你想像的某個作者對話,了解其背後的思考、行動方法是什麼。 有時候我會很快就抓出這個核心脈絡, 這時候「深讀」的技巧反而會「幫我讀得更快」 ,因為掌握這個脈絡,作者的各種理論變化都能更容易閱讀吸收。 相反的,如果「一開始沒有深讀」,很有可能愈讀愈慢,但收穫不多,畫了愈多重點,但每次遇到新章節都要重新花很多腦力去理解「正面的」意思,這都是因為沒有先掌握「背面脈絡」的關係。 你可以補充參考我的資料整理法,也是一樣的邏輯: 活用資料庫的資料收集法:試試加上這四個關鍵步驟! 二、反芻不是讀懂他:更需要賦予你的創造. 接著我有一個基本的設定,就是我對「真的知道作者在想什麼」、「這段文字真的在表達什麼」沒有太大的堅持! 咦?

  6. 2016年4月10日 · 最厲害的是,在闖關模式中最後的大魔王居然是「上帝」,而且上帝還會用世界上不同宗教的神靈形象來攻擊,來一場科學家與上帝的幽默決鬥! 這樣的遊戲無疑的比快打旋風更專業、更科學,推薦大家一定要玩玩看。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PhET 科學實驗互動模擬教學,免費中文教材破億下載. 不在課本上更有趣的口袋科學:台灣泛科學微讀 App. 80 Days 環遊世界80天:2014最經典的科幻旅行遊戲. 科學家格鬥遊戲.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 比快打旋風專業! 科學家格鬥遊戲經典理論當大絕招.

  7. 2016年8月14日 · 作者: Esor Huang 8月 14, 2016. 人不可能避免被批評,而人難免有自尊心,當我認真做一件事情時也一定有自信,這時候面對批評就不太可能完全不產生爭執,我們常說「 據理力爭 」,別人的批評挑戰了我心中思考確認過的「理」,我怎麼可能不去維護它? 無論是主管對我的提案不滿意,或是客戶對我製作的成品有意見,還是同儕之間的挑惕,更不用說現在社群網路上各種評論意見,這時候,應該怎麼面對這些批評呢? 是要完全視而不見? 還是大吵一架? 如果太在意批評,變成裹足不前。 但如果無視批評,也不會有進步。 怎麼辦才好? 也有很多朋友想知道我通常如何處理「 電腦玩物 」上許多不同意見的批評留言? 這篇文章,讓我從「高效率」的角度來思考面對批評的好方法。 一,因為批評而爭執有時 很浪費時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